相关内容列表
论青少年常见人际困扰
用“心”浇灌政治课堂之花
给学生的生命留下一点空间
不焦虑的智慧
有多少“差生”还能重来
智慧真爱架心桥——浅谈“三段式沟通”在工作中的运用
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秩序的调控
换个角度看问题
学生心理档案的构建及管理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谈如何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沟通
手牵手走进学生心灵深处———浅谈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心理学在初中教学中的作用
运用美术教学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有效性的思考
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互动实探———建构主义视角下对12例心理健康课的观察与反思
善用心理效应营造积极氛围
用赏识和尊重打开学生心灵的大门
浅谈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换个角度看问题———情绪的自我调节
对心理课堂有效提问的思考
 
 
 

心理学视野下的中学教师角色定位
2014-09-22  作者(来源):殷曙光

〔关键词〕心理学; 中学教师;角色定位

学生管理, 首先牵扯到的一个问题是教师的角色定位。教师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在学生面前呈现自己?应该在学生面前树立一个怎样的教师形象?当前在学生管理中,为什么有些学生不听教师的谆谆教导,甚至发生学生与教师顶撞的事情?这些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

华南师范大学迟毓凯博士等专家、学者的学术报告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迟毓凯教授提出:学生管理中,教师要努力做学生心目中的“重要他人”。

所谓重要他人,从心理学上讲,是指一个人心理和人格形成过程中,产生过巨大影响甚至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人物。教育工作中,如果每一个教师都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 重要他人”,那么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一定更有成效。

一、朋友是中学生心目中的重要他人

作为中学教师, 如何成为学生心目中的重要他人?能否靠教师的权威身份成为学生心中的重要他人呢?回答是否定的。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重要他人” 是不断变化的: 学前—— 父母;小学—— 教师;中学—— 朋友; 大学—— 恋人。可见, 对中学生来说,父母老师已经不是“ 重要他人”,相比较来说,中学生更重视友谊,更看重朋友, 更重视自己能否得到朋友的认可。

迟毓凯博士提到一名年轻女教师的教育案例:她初为人师的时候,由于没有经验,曾在课堂上当众批评一个女生。这个女生平时看起来乖乖的,老师批评她的时候语气也不是特别严厉,但令人没想到的是,批评的时候这个女生反应非常剧烈,当场老师顶撞。最后事件的收场是老师将这名女生叫到办公室,推心置腹地和她聊起课堂的表现,并询问女生,“你在课堂上为什么不给老师点面子呢?”“ 老师,你也没给我面子呀!”这名女生回答。说到后来,学生老师都因为课堂上的言行委屈得哭了起来。

中学生太在乎自己在同龄人心目中的形象了!对中学教师而言,如果想让自己的教育措施真正收到实效,真正在学生心目中产生影响,那么我们最需要做的就是:放下自己的身段,去做学生们的朋友。因为在这个时期,学生是只认朋友,不认老师和父母的。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绝对是以能够做他们的朋友为前提的。

二、中学教师要努力做学生的朋友

既然朋友是中学生心目中的重要他人,中学教师就应该努力做学生的朋友。作为中学教师,怎样把自己塑造成学生可以选择、愿意选择的朋友?

第一,有绝活,让人钦佩。

从学生角度讲, 他们是不愿意把一个知识贫乏、能力缺乏的老师当朋友的。心理学发现:人们常常受那些被认为更有权威、更有经验的人的影响。同样的话,是否从专家的口中说出来,对听者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如果学生对教师所说的话信任度比较高,那么我们的教育、管理就更容易一些。要想把自己塑造成学生心目中的专家形象, 我们就得有“绝活”。“绝活”也不一定是专业知识,只要我们能做而学生不能做的就是“绝活”:上课时拿来了教材和讲义, 但是在讲课过程中却从来没有打开过,课却讲得流畅、有声有色,这是绝活;数学教师板书时随手__将“圆”画得特别圆,历史教师可以随口说出许多历史事件的发生年代,地理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精确手绘地图等都是“ 绝活”。有“ 绝活” 并恰当地在学生面前展示出来, 就等于向学生暗示,你是一个有能力的、值得敬佩的老师, 此时学生可能更容易接纳你做他们的朋友。

第二,有人格魅力,让人喜欢。

我们常说“ 亲其师, 信其道”,如果一个教师让学生感觉到亲近,那么学生是容易听从教师教诲的。很多学生愿意学习一门科目不一定是因为自己擅长,或者课程有意思,而是因为喜欢讲课者,即因为欣赏一位教师而喜爱一门学科。因此,努力做一位具有高尚人格魅力的教师,在学生管理中很重要。从心理学上讲,具备什么样的魅力容易让学生喜欢呢?

学生喜欢那些外形有魅力的人。心理学上有一个“美即佳”效应,即“ 美的就是好的”, 并且这种效应是普遍存在的。对学生来说,帅哥美女类的教师特别受欢迎就是这个道理。“美即佳”效应给我们一个启示:从某种意义上说, 科学家可以不修边幅,但管理者特别是教师一定要注重仪表, 教师应当适当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当然, 心理学研究也发现, 人们更喜欢平均水平的外在形象,因此,教师的衣着打扮最好大众化,不要穿奇装异服、标新立异。学生喜欢那些喜欢他们的人。心理学研究发现,人际交流中适当地赞美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可以说,谁欣赏我, 谁对我好, 我就喜欢谁,这是很多人的心声。学生喜欢那些认可和欣赏他们的教师。迟博士讲了一则师生之间由赞美导致亲近的真实案例:

她是一名初中教师, 已经送走了很多届学生。一次过教师节的时候,收到一则已经毕业学生的祝福短信, 这则短信不是网上摘抄或者转发,而是学生自己写的,而且比较长。教师节给老师发短信,当然要说点好话,所以,学生从这位老师的优点出发, 对其作出了一番赞美。这位教师看到之后很高兴, 也想起了这名学生。说实话,这名学生在上学的时候很普通,不是老师喜欢的那种类型,优点也不明显。但是,人家发来短信,总要回复一下,所以这位老师就凭自己的印象, 夸大着说了发短信学生的优点, 然后表示了感谢。不想,这位学生立即打了电话过来,老师开始了交流,两个人越交流越觉得:学生是好学生,老师是好老师。现在,她们还常常亲切地电话交谈。这位教师感慨地说,要知道这样,早点对她表示一下认可和赞美,对方会在学生时代更开心,对老师也会更信任一些。

学生喜欢和他们相似的人。心理学研究表明,相似的人带给人们一种自己是正确的感觉, 所以人们会主动建立人际关系。一些善于交流、招人喜欢的人就特别善于寻找自己和别人的共同点。找到了共同点或相似之处, 彼此有了共同的话题,人们就会觉得彼此好感顿增,越聊越觉得对方可亲可敬。反之,如果在交流中不找共同点,两个人一见面就拼命找不同点,那么,人们就会觉得你不是反对我的观点, 而是不认可我这个人。对班主任来说,做学生思想工作的时候, 首先应该主动去寻找自己和学生的共同点。但是很遗憾,现实往往是一些教师不仅没有主动去寻找自己和学生之间的共同点, 而是拼命去亮出自己和学生的不同, 以此来表达对学生的不满。例如,有的教师常对学生讲,“你们这一届学生多么差劲,比前几届学生差多了”“现在的孩子真让人失望,我们当初当学生的时候⋯⋯”这些表达方式, 给学生的感觉是教师并不认可他们,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魅力自然会下降, 影响力也会打折。其实,优秀班主任在做学生工作时,都有一个共同的口头语:“老师在你这样的年纪,也⋯⋯”这样说的好处是表明和学生有共同点, 暗示对学生现状的理解和认可, 这是与学生进一步沟通交流的基础。

三、不能丢掉教师应有的威严

人们之所以受他人影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恐惧”。由于对他人的“信任”而受到影响,是一种主动选择;由于对他人的“恐惧”而受到影响,是一种被动选择。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时间长了形成习惯,就是一种自动化的选择。学生也一样,他们之所以规范自己的行为,不任凭欲望驱使,很多时候,是源于对周边他人的“恐惧”。具体到师生关系方面,学生之所以受教师影响,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敬畏”。“敬畏”和“信任”综合起来,就是教师的“威信”。一个有威信的教师,无疑是一个对学生有影响力的教师。

教育的对象是学生, 学生心理虽然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但其发展变化遵循一定的规律。遵循教育规律,加强心理辅导,用心理学的观点指导学生的管理和教育工作,应该为广大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所重视。

        (作者单位:山东省邹平县第一中学,滨州,256200

             摘自:《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4 5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