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积极思维;情绪调节;ABC理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积极的角度面对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各种情绪问题,保持良好的心态。
【活动目标】
1.掌握情绪ABC理论的基本含义,理解认知对情绪产生的重要影响。
2.学会用情绪ABC理论调节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情绪问题。
3.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并能从积极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活动前播放周华健的歌曲《最近比较烦》,引导学生写出自己最近的三个主要烦恼。
2.通过幻灯片让学生看两幅心理两可图(鱼和鸟两可图、老太婆和少女转换图),让学生意识到,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进而引出活动主题。
二、情绪产生的认知分析
不仅人有烦恼,动物也有烦恼。这些烦恼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让我们先来看看现代版的“狐狸吃葡萄”故事。
1.狐狸吃葡萄的故事(由网上流行的“十八只狐狸吃葡萄”改编而成)
故事背景:在一位农夫的果园里,紫红色的葡萄挂满了枝头,令人垂涎欲滴,这种美味也诱惑着住在附近的狐狸,它们早就想享受一下葡萄的美味了。但葡萄架太高了,它们都无法吃到葡萄。
第一只狐狸来到葡萄架下,它哼着小曲,心满意足地离开了。
第二只狐狸来到葡萄架下,破口大骂,撕咬自己能够得到的藤,结果被农夫发现,被一铁锹拍死了。
第三只狐狸来到葡萄架下,非常郁闷,最后抑郁而终。
第四只狐狸来到葡萄架下,它变得精神失常,蓬头垢面,满街游逛,口中念念有词:“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
第五只狐狸来到葡萄架下,它精神振奋,报了一个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利用业余时间给自己充电,学习采摘葡萄的技术,顺利结业,最后吃到了葡萄。
第六只狐狸来到葡萄架下,它灵感萌发,一本诗集从此诞生了!
问题一:为什么同样在吃不到葡萄的情况下,不同的狐狸会有不同的情绪和行为表现呢?
学生思考回答:狐狸对待吃不到葡萄这件事的想法(心态)不同,导致了它们的情绪反应不同。
问题二:六只狐狸内心的不同想法是什么?
小组讨论回答:
第一只狐狸:葡萄是酸的,吃不到也没关系。我吃不到,别人也吃不到,没什么。
第二只狐狸:吃不到葡萄是由于葡萄架太高了,葡萄架应负主要责任。
第三只狐狸:我怎么这么不幸、这么倒霉呢,连吃葡萄的愿望都不能满足,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第四只狐狸:为什么人能吃到葡萄而我吃不到呢?老天太不公平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第五只狐狸:我够不着葡萄架不要紧,如果我学会了采摘葡萄的技术,照样也能吃到葡萄,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我还是赶紧学摘葡萄的技术吧。
第六只狐狸:美好的事物有时离我们那么远,让自己留有一点幻想又有什么不好呢?
教师:正是因为狐狸内心不同的想法,才导致了它们不同的情绪和行为,这说明内心的想法对情绪的影响很大(引出情绪ABC理论)。
2.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情绪ABC理论简介
A(Activating Events)指引起情绪的事件;B(Belief)s指个人对该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或称信念;C(Consequence)s指在特定情景下个人的情绪及行为的表现。
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认为:人的不良情绪和行为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经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引起。错误信念也称为非理性信念。
情绪ABC理论让我们懂得,我们生活中的许多烦恼,如果换一个角度看待,也许就不会令人那么烦恼了。故事中六只狐狸,第一只、第五只、第六只狐狸的心态比较积极,而第二、第三只、第四只狐狸的心态则比较消极,这更多地与它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有关。
三、案例剖析:运用ABC理论调节情绪
案例:一向学习成绩很好的同学小张,在某次期中考试中,语文成绩很不理想,在班级排四十多名。
1.小组讨论:小张可能会有哪些消极情绪表现?与这些情绪相对的想法是什么?
沮丧:考得这么差,我真失败!
愤怒:老师出的题目太难了,太可恶了!
焦虑:老师和父母又要批评我了,同学们又要嘲笑我了!
2.运用ABC理论帮小张调节情绪
积极的情绪调节是换个角度看问题,从积极的角度看待这次考试失利。
平静:胜败是考试常有的事,这次考得不理想,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振奋:这次没有考好,说明自己没有学好,接下来要好好努力,相信下次一定能考好。
教师点评:同样是考试失利,不同的想法会引发不同的情绪,如果遇到问题总是从消极的角度思考,则往往会产生消极情绪;如果多从积极的角度思考,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本案例中,小张考试失利后把出现的沮丧情绪归结为考试题目过难,这是一种外部归因。在对不良情绪进行归因时,不能只把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归结为客观环境等外部因素,还要更多地从自身找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这才是面对不良情绪的一种积极态度。
四、情境练习:小组讨论
教师:本节课开始时,每个同学都写了三个自己的烦恼,现在请大家根据情绪调节理论,尝试着从不同角度调节自身烦恼。(教师从学生的烦恼中挑选几个典型的问题进行集体解答)
1.问题一:我的同桌上课反应敏捷,做作业速度快,成绩比我好,我处处不如她,感觉很自卑。积极思维调节:
(1)与这么聪明的同学做同桌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她是我学习的榜样,“近水楼台先得月”,我还可以得到她的帮助。
(2)每个人都有优缺点,我拿她的优点和我的不足进行比较,这样只会让人失望。我只是学习方面不如她,其他方面如乐器演奏我比她好。
2.问题二:妈妈很唠叨,感觉很烦。积极思维调节:
(1)妈妈的唠叨代表了对我的关心,我应该感到幸福,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拥有妈妈的唠叨;
(2)我可能有些地方做得还不够好,妈妈对我不放心,这提醒我以后做事要认真仔细些。
3.问题三:对自己的相貌不满意,感觉很自卑、苦闷。积极思维调节:
(1)每个人的相貌都是父母给的,自己无法改变,只好接纳。
(2)相貌美丑没有绝对标准,也许是自己太敏感了,旁人可能并没有在意。
(3)心灵美更重要,如果自己其他方面表现好,也会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欢迎。案例启示:在台湾出生的黄美廉,1992年获得艺术专业博士学位,成立“美廉画室”,曾在台湾、美国及东南亚举行过多次画展。其实,她自幼因患重度脑性麻痹导致五官扭曲,四肢不停地抽动,说话困难。很多孩子笑她,说她是怪物。某次她公开演讲结束后,一个学生当众问她:“你从小就长成这个样子,请问你怎么看你自己?你没有怨恨吗?”她回答:“我只看我所拥有的,
不看我没有的!”
课后作业:根据情绪ABC理论,从积极的角度解决自己的其他烦恼,进而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五、教师总结
“没有糟糕的环境,只有糟糕的心态”,面对烦恼,面对不如意的事情,与其抱怨,不如改变。新东方有一句名言:“从绝望中看到希望,人生终将辉煌”。如何真正成为快乐者,除了改变心态,从积极的角度看问题外,还需要正视问题中的矛盾和自己的不足。对那些不能改变的客观现实,我们要学会接纳;对那些通过努力可以改变的,我们要积极采取行动,通过解决问题最终消除烦恼。最后送大家三句话,相信这三句话能给你们带来更多快乐!
有度量接纳难以改变的事情,
有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
有智慧区分上述两者的不同。
(作者单位:上海市七宝中学,上海,201101)
编辑/何妍黄才玲终校/杨怡
摘自:《中小学心里健康教育》2012年第10期(总第2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