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基于叙事性思维的团体心理辅导
青少年“迷信”心理成因及其对策
静心听花开
学会改变 幸福无限
建立你的自信心
老师,请不要吝啬您的微笑
赞美与鼓励的魔力
在初中物理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浅探中学生的逆反心理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幸福课”的实践与思考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八大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的时代使命
培养情绪智力,让学生在良好情绪中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的时代使命
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精读:从文字走向生命——心理健康教育视野下的阅读教学
几中情绪问题的疏导法
上好心理课的“六不惟”
中学地理课堂上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体育运动中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五种逆反心理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2011-04-27  作者(来源):朱学尧

〔关键词〕逆反心理;班级教育 ;教师;启示
  
一、超限逆反心理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里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就准备捐款,并掏出自己所有的钱;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就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于是决定,一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了长篇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两元钱。这种反常行为背后的心理,就是一种典型的超限逆反心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过久,会引起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对教育的启示:
    在班级的教育管理中,特别是在当前班级普遍量化管理的制度下,为了班集体尽快达标,有的班主任就经常不断地强调着每一条规范要求,有时在整个一节班会课上,学生的耳朵里灌入的都是这种机械的语言重复。所以,有些老师的嘱咐早已被学生评价为“唠唠叨叨”,甚至对老师讲话的语言顺序都已经十分熟悉,几乎在老师的第一句话说出以后就能准确预知第十句话的内容了。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形下,即使你讲的话都是真理也已经毫无作用了,只是强化了学生的超限逆反心理。当然有许多必要的规范需要不断提醒学生遵守并促使他们尽快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但是班主任老师也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艺术、策略意识——同一个道理可用不同的方式表达。比如:导演小品、歌曲比赛、学习格言、诗歌朗诵、演绎生活、塑造人格等有效手段和途径,为什么非要迷恋于自己枯燥无味的说教呢?更何况这种超限逆反心理容易动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形象,因为教育方式的单调乏味恰恰说明了我们育人智慧的匮乏。
    在班级的教育管理中,注重教育的活动性是防止学生超限逆反的一个重要原则。个性是在活动中形成的,只有在各种活动中才能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个性品质,也只有在各种活动中才能改善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健康丰富的活动可以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可以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可以引导他们塑造自己美好的心灵,以构建班集体良好的学习环境。当然,必要的说教和灌输是绝对不可偏废的,我们所需要的只是把说教和组织各种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

二、情景逆反心理
    在特定的机会、场合,学生个体有不同的“心理热点”,处于一种不同的情感和情绪状态,如果教师不顾及学生当时所处的情境,就会诱发学生的情感障碍,使学生紧闭心扉,对教师的教育采取排斥的态度,拒绝接受本来可以接受的东西,这就是情境逆反。情境逆反主要是客观环境要求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即当个体处于特定的情绪状态时,由于不适当的时机、场合,导致其可能接受本来不能接受的东西,或拒绝接受本来可能接受的东西。
    对教育的启示:
    当学生处于消极情绪状态,你去教育他,学生不仅不会领你的情,反而会反感抵制,这样就产生了情境逆反。比如,学生在班级里与其他同学闹了别扭或挨了科任老师的批评,正在气头上,一肚子不高兴,这时班主任去教育他,这个学生多半会采取抵制、不合作的态度。
    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高兴时,做什么事都愿意,看什么都顺眼,也乐于接受他人的批评和劝告;不高兴时,看什么都不顺眼,本来容易接受的批评和劝告也转而拒绝、抵制了。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发育不成熟,更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因此班主任教育学生在注意时机和场合特殊的同时,要注意学生的心理接受状态,不干那种“时机不合”的事;更重要的是避免使学生产生不良情绪,在教与学活动所组成的综合动态系统中,确定最佳结合点,因势利导,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三、信度逆反心理
    在“狼来了”的故事中,人们对待牧童的心理即是一种典型的信度逆反心理。由牧童发出的“狼来了”的信息原本会引起人们的积极态度,但是由于消极经验(牧童撒谎)的定势作用,当信息再次出现时,尽管这次的信息是真实的,人们的反应却是消极的。现实生活中的“只要你赞成,我就反对”的逆反心理现象,就是信度逆反的真实写照,它往往造成学生对教育内容非理智的全盘否定。
    对教育的启示:
    教师作为学生信息的主要提供者和教育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其人格、仪表、语言等特征,对学生接受教育信息具有重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为人表率,充分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这样的教师去做教育工作,才会吸引人,打动人,思想教育才会收到好的效果。

四、自主逆反心理
    现代中学生在社会生活过程中,希望在社会群体或班集体中扮演合格成员的角色,得到较好评价和受到应有重视。他们认为自己是大人了,不希望别人将自己当小孩看,一旦当学生感到其自主地位受到侵犯,自尊心受到伤害时,便会产生“自主逆反”。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如果对方摆出一副“好为人师”的架势,或咄咄逼人的态度,那么不管他是怎样的“大人物”或“权威”,人们都会产生一种反感,因为他没有给我们以“自尊”满足的需要,也就不会听他的“大话”了。
    对教育的启示:
    自主逆反在一些处于“心理断乳期”的青少年学生中表现得犹为突出,他们急于要向外界证明他们已经是大人了,因而更易于产生“自主冲动”以至“自主逆反”。所以教师要充分认识学生新发展起来的成人感和强烈的独立意识,不要师道尊严,而要时刻考虑学生的自尊心,采取平等、民主的态度,缩小彼此间的心理距离,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意愿;开放自我,了解学生,注意换位思考,把自己置于学生的心理位置去认识、体验和思考问题,以期待师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控制学生的自主逆反。

五、禁果逆反心理
    禁果逆反指的是理由不充足的禁止反而会激发人们更强烈的探究愿望的一种心理反应。“禁果”的说法取自古希腊的传说:伊甸园中的夏娃被禁止摘食善恶树上的禁果,然而夏娃却终于在蛇的诱惑下偷食了禁果,受到了上帝的惩罚。
    对教育的启示:
    在班级管理中,有些班主任老师在提出一连串严格“禁止”的时候却往往疏于必要的解释说明和富于启迪性的教育疏导,所以这些简单生硬的“不许”“不准”就像一道道的紧箍咒必然会激起学生们“天然”的反抗。
    当然,制定禁止性规范并督促学生遵守执行是我们进行管理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如果只是一味地使用或依赖禁止性规范,那么无论对于哪一个学段的学生都很难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当代的中学生是在信息时代成长起来的一代青少年,他们在世界信息迅速传播的社会文化环境里,从很小的年龄开始就和自己的父母同时成为各种画面、音响的受体。所以他们对于许多问题都有自己的一定见解,而且有些见解也都有一定的道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于学生的禁止性要求如果没有说明或者说不出充分的理由,那么学生也就没有充分的理由服从你的禁止性要求,而且会根据自己对事情的认识理解提出拒绝服从要求的理由并做出相反方向的行为。这就是为什么在学生教育中常常出现“你要他向东,他偏要向西”的心理原因。
    我们一些老师有时也明明知道自己的做法可能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但是又经常以“恨铁不成钢”“我是为你好”的动机来自慰。殊不知,这种不顾学生心理特点和情感需要,企图以简单生硬的“情感刺激”来迫使学生就范的办法常常会适得其反,因为尊重、保护和发展学生的自尊心是改变学生认知和发展他们健康情感的首要前提。学生不是没有情感的知识机器,我们决不可能只靠简单的命令来要求,特别是一条条冰冷的禁止规范使他们不断“生产”出良好的品德和优秀的学习成绩。
总之,中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最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因此班主任应该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科学民主的方法防止学生的逆反心理发生,乃是做好班级教育管理工作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途径。

                                             摘自:《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年第4期下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