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是由情绪智力演化而来,而在我国目前中文中的“情绪智力”、“情绪智商”、“情商”与“EQ”是同一概念。情绪是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状态的表现,是心理活动的核心。智力是指人们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情绪智力则是某种心理所表现的情绪给予智力的一种综合效应。
一、情绪智力的基本内涵
真正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是情商而非智商。美国成功学者拿破仑••希尔关于心态的意义说过一段这样的话:“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但这种很小的差异却造成了巨大的差别!很小的差异就是所具备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巨大的差别就是成功与失败。”
情商作为一种理论提出及检验始于20世纪90年代晚期,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沙洛维
研究者综合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认为:EQ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能力,人们首先要认识EQ的重要性,改变过去只重视智商、IQ高就等于高成就的传统观念。EQ与IQ不同,它不是先天的,而是由下列五种可以学习的能力组成:
1.了解自己的情绪,能够立刻察觉自己的情绪,了解产生情绪的原因。
2.控制自己的情绪,能够安抚自己,摆脱强烈的焦虑忧郁以及控制刺激情绪的根源。
3.激励自己,能够整顿情绪,让自己朝着一定目标努力,增强注意力和创造力。
4.了解别人的情绪,能够理解别人的感觉,察觉别人的真正需要,具有同情心。
5.维系融洽的人际关系,能够理解并能适应情绪。
二、情绪智力在人的成长中的地位和作用
情绪智力是智力中的一种,这种智力把传统的认知结构的智力概念拓展到情感领域,把情绪过程与认知过程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结构特点高度概括为一种能力。它是一个人对自己和他人情感、情绪的识别、控制能力和社会人际关系的交往协调能力,也是一个人了解自身感受、控制冲动、理智处事,面对各种考验时能保持平静和乐观心态的能力。情绪智力发展是智力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早期人格和社会关系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人的成长中主要功能有:
(1)情绪的自我觉察功能。情绪的自我觉察功能是指了解自己内心的想法和心理倾向以及自己所具有的直觉能力。
认知自身的情绪,认识情绪的本质是情绪智力的基石,这种随时随地需要的认知感觉能力,对了解自己非常重要,不了解自身真实的感受的人,必然成为感觉的奴隶。因此,一个人所具备的能够监控自己的情绪以及经常变化的情绪状态的自觉,是自我理解和心理领悟能力的基础。如果一个人不具有这种自我察觉能力,或者说不认识自己真实的情绪感受,就很容易听从自己的情绪任意摆布,以致做出许多遗憾的事情来。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一句“认识自己”,其实就道出了情绪智力的核心和实质。但在实际生活中,可以发现,人们在处理自己情绪与行为表现时的风格各异。
(2)情绪的自我调控功能。情绪的自我调控功能是指控制自己的情绪以抑制情绪冲动的能力。
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是建立在对情绪状态的自我知觉的基础上,是指一个人如何有效地摆脱焦虑、沮丧、激动、愤怒或烦恼等因失败或不顺利而产生的消极情绪的能力,这种能力的高低会影响一个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当情绪自我调控能力低下时,就会使自己总处于痛苦的情绪漩涡中,反之则可以从情感的挫折或失败中迅速调整并摆脱而重振旗鼓。
情绪自我调控能力的核心是自制力,它能使一个人抗衡由于挫折或失败的打击而引起的情绪激愤。其实,人的每种情绪都有其作用和意义,没有情感的生活是枯燥乏味的,与我们所期望的丰富多彩的人生是不一致的。所以,这里所说的情绪的自制力,就是一个人要有适度的情绪,并与生活的环境相互协调和适应。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情绪缺乏自制力,以至使情绪失控,就会使自己走上极端,产生焦虑、抑郁、偏执、狂躁等病态的情绪。保持情感的健康的关键是能够控制自己不良或不愉快的情绪,使自己绚丽多彩、起伏波动的情绪保持平静,将自己的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比例保持在适当范围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情绪情感的健康与人的智力关系并不明显,而与一个人情绪智力相关,即人的心理健康与否是取决于情绪智力的高低。
(3)情绪的自我指导和推动功能。情绪的自我指导和推动功能是推动自己达到预定目的的情绪倾向,也就是自我激励能力,它要求一个人因某种目标而调动与指挥自己的情绪。
一个人做任何事要想成功,就要集中注意力,学会自我激励,自我把握,尽力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这就需要对情绪的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对自己的需要延迟满足,能够压抑自己某种情绪冲动。
对情绪的自我激励是成功的基础,能够自我激励的人,往往是积极热情、进取自信的人。心理学家曾从对奥运冠军获得者、国际象棋特级大师的研究中发现,他们的共同特点是能自我激励,不畏困难与失败,具有情绪自我激励能力。总之,具有情绪自我激励能力,就能把自己的情绪与情感引向建设性目标上,能够使个体控制与调节情绪的冲动,为了达到目标,能够推迟眼前的诱因与需要的满足,并能很快地调整自己的心态,使自己的情绪有助于思考,有助于激励自己百折不挠、锐意进取,有助于自己寻找解决多种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所有这些都能提高人的工作、学习、生活的质量和效率。
(4)对他人情绪的识别功能。对他人情绪的识别功能是指具有觉察他人情感与需要,以及关心周围的事物的能力。
对他人情绪的觉察能力是在对情绪的自我知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是一种最基本的人际交往与建立人际关系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使一个人分享他人情感,对他人的情绪感同身受,并能客观地理解、分析他人的情绪。
情绪是人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相互影响的一种重要方式,它在人际交往中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在人际交往中的信号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可以通过他人的情绪表现了解他人的体验、愿望和需求,并据此采取相应的情绪反应。其二,可以通过情绪表达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并对他人施加影响,以实现自己的某种愿望和要求。因此,对他人情绪识别的能力,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人既对自己的情绪闭目塞听,对他人的情绪表达无动于衷或无法辨别,就不可能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更不能与他人有和谐的人际交往。长此发展,就会变得情感淡漠,对人对事反映不足,或在与他人交往时惊慌失措,烦躁沮丧。
一个人能够识别他人的情绪感受,就能通过一些细微的人际信息,敏锐地感受他人的需要和愿望,并与他人和谐交往,使自己快乐而不忧郁,热情而不呆板,使自己的人格也更加完善。
(5)处理人际关系的协调功能。处理人际关系的协调功能是一个人是否被社会接纳和欢迎的基础。
在处理人际关系的过程中,重要的是能否正确地向他人展示自己的情绪、情感,因为一个人的情绪表现对接受者即刻产生影响,如果你发出的情绪信息能够感染和影响对方,那么,人际交往就会顺利进行并深入发展。当然,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自己还要能够很好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所有这些都是人际交往的技能。
对他人情绪能够准确地探测,并能够洞察他人的情感、动机或担忧,知道他人是如何感受与交流情绪的,这种人一般已经掌握了比较娴熟的社交技能。人际关系好的人,人们就喜欢跟他在一起,是情绪与情感的激励者,同时,又能监控自己的情绪与表达恰到好处,随机应变地反应他人的情感、情绪。具有对他人情绪分析技能的人,既能鼓动和引导自己从事某种工作、学习和生活,又能够促成或控制事情朝好的方向发展;能与众人沟通,也能与他人合作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从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情绪智力作为社会智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对情绪信息加工的重要力量,影响着人们成功与否,尤其对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是身心健康的“调节器”、人格完善的“锻造器”、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思维活动的“激发器”。应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领悟人类情绪变化的奥秘,对自己千变万化的个性不再听之任之。只有积极主动地控制情绪,才能控制自己的命运,成为自己的主人,从成功走向更大的成功。
三、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情绪智力
长期以来,人们受认知心理学说的影响,普遍关心学生能不能、懂不懂、会不会的问题,面对学生的情绪智力或是轻描淡写,或是熟视无睹,甚至采取雪上加霜的做法,严重地影响了学生潜力的发挥。部分教师对学生缺乏真诚的情感,这无疑也影响着教育质量的提高,影响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根据情绪智力理论,我们在开发智商的同时,更要重视学生情商的培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情绪智力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教育学生要从情感着手。情感是人类智慧的基础,是孩子发展智慧的起点,也是教师和学生沟通的最佳切入点。通情才能达到知理,应力求做到情通理顺。而且学生的任何一种品质,如果没有健康的情感融合,从智育角度来说,只能传授知识,无法使学生形成强烈的求知欲。从德育角度来说,只能使学生获得道德的认识,无法形成高尚的情操。人类高层次的品质都不会缺少情感的参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将情感溶人课堂内容中,以爱心来诱导,而不是以权威性的姿态规定学生怎么想怎么做。教师可以通过精彩的导语紧紧把学生吸引住,让它像鼓槌般重重地敲在学生的心坎上,并运用鲜明的典型事例引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带着情感顺利专注地进人最佳学习状态。在学习中,应注意用生动的情景设置引导学生对问题层层剖析和深入思考。人的心理是在矛盾中逐渐走向成熟的。初中生在心理发展方面常表现为独立性与依赖性同在,闭锁性与开放性并存,活泼好动而能力不强,这是人生过渡期所特有的表现。这个时期,他们心理矛盾特别突出,迫切需要外援。所以只有用情感启发学生,激开心扉的大门,发现他们思想认识上的盲点和心理上的误区,才能抓住症结,给学生充满爱心的教育、指导和帮助。情感能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学生就愿学,愿接受有用的信息,灵敏度也会随之大大提高,并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快乐,从而调动学生的情绪,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教学的实效。
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学生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讲课首先要严肃而不刻板、精深而不晦涩、博大且充满深情。语言、神情中充满对学生的希望、鼓励。只有教师可亲可敬,才能积极有效地影响学生,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同时,课堂教学要注意营造民主气氛,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在引人重大社会热点问题时,要联系学生实际,让学生有话敢说,有疑问敢问,鼓励学生争论和探讨,增强学生自我意识和竞争意识。这是学生的需要,而持久的兴趣正来自于需要。其次,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智力、兴趣、学习方法各不一样,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应坚持表扬为主的原则,尊重、赏识、承认学生,并注意学生的变化,不断刺激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勇于表现自己,驱使内部动机产生积极效应,学习兴趣得到强化和巩固,从而学会从模仿到自觉,从外部控制转向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自我调节。应引导他们做到克服缺点,发扬优点,肯定自己,提高兴趣。
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情绪调节。情绪是人心理活动的重要表现,产生于人的内心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孩子平常表现出来的喜、怒、哀、惧正是情绪的四种基本表现。不同的境遇使学生有不同的情绪表现,具有不同兴趣志向的孩子会有不同的情绪反映。积极的情绪对孩子行为起促进和增力作用,消极的情绪对孩子的行为起削弱和减力的作用。因此,培养孩子学会自我情绪调节,经常保持积极的情绪对目前学习乃至孩子的一生成长发展都十分重要。
学会自我情绪调节,应该要认识到情绪是可以调节的,同时,也是需要调节的。因为不好的、消极的情绪,不论对学生的智力发展,还是正常水平发挥乃至身体健康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应教育和引导学生们做到喜怒有度,也就是在合情合理的情况下该喜则喜,该怒则怒,同时将喜怒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超越一定范围,则需要教师协调和帮助。合理发泄是排除不良情绪的积极方式,但一定要求在适当的场合,用适当的、别人能够接受的方式来发泄,从而排除心中的不良情绪。
主动地自我调节情绪对中学生来说是较高的要求,是孩子情绪走向成熟的要求,这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急于求成。让学生从小树立主动自我调节情绪的意识,不断锻炼,使其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做到主动自我调节情绪的关键。
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自我情绪调节能力对其一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教师,应该了解学生情绪的特点,尤其应了解自己、学生情绪变化的特殊性,有具体的分析、具体的措施,注重从正面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帮助他们掌握调节情绪的必要手段和方法。这样,学生一定能够具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品质,从而终生受益。
原载:《素质教育大参考》 2010年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