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与渗透
交往教学及其对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
关注幸福的科学——积极心理学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健全人格
走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误区
差生的心理转化必须靠老师的正确引导
教师心理素质的自我培养
让心理健康教育更富有成效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立教立身之本
中学生心理健康面面观
简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则
中学生自卑心理的调适措施
对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思考
中学生健康心理的导入
心理健康教育视野中的师生关系
让学生的心理素质更好
激发学习自主性
心理健康教育是为了提高考试分数?
中学生的情绪管理教育
 
 
 

赞美与鼓励的魔力----浅淡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010-05-10  作者(来源):吴妍娟

 

鲁迅先生说:美术可以辅翼道德。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足以渊遂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物质文明,日益蔓衍,人情因亦日趋于肤浅;今日之优美而崇之大,则高洁之情独存,邪祟之念不作,不待惩劝,而国人安。的确,美术作品不仅能作用于人的道德,提高人们对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辨别能力;同时还能作用于人的情感,使人心理健康乐观向上。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初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越高,课堂学习积极性反而不高。反思自己的美术教学行为,我发现自己作为美术教师,在课堂上总想着教给学生些什么,让学生画些什么,无形中用所谓的双基剥夺了学生的创作、表现空间,学生自然也被禁锢在这个怪圈中,失去了学习的快乐。如何让每一位学生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得到真正的发展,是一个值得思索的问题。

  

  一、让微笑贯穿课堂

  这个学期,我们学校开始实行待课制,就是每个老师在上课前要提前在教室门口准备上课。每一节美术课,上课铃一响,我精神饱满地走到讲台前,微笑着大声向学生们问好,无形中向学生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我今天心情很好,我喜欢见到同学们。学生们也会微笑着向我问好。有了良好的开始,这堂课就成功了一半。在课堂上,并不是每个学生都那么认真画画,有些学生可能会开小差,对此,我通常会一边讲课一边注意观察,针对新课提出让学生们感兴趣的问题,让他们重新回到课堂中来。
  

  二、引导学生养成好习惯

  铃木镇一说过:习惯的力量是强大的,而习惯是从小养成的。好习惯使人受益终生,会使孩子生活得更好、更精彩、更成功;而坏习惯会使孩子终生受害,甚至可能会让成功变成失败。从心理学和教育学角度看,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学生人格全面、和谐发展。上美术课时,我们经常会发现有的学生上课铃响后,手忙脚乱地找书、找纸、找笔,上课时很难专心听讲。开始画画了,有些学生会想老半天,最后画了一点就下课了,作业半途而废等,这些无不与自小养成的习惯有关。于是针对这些问题,我先从自己的教学上找原因并加以改进:每节美术课下课前我都先让学生们想想下节课要上什么内容,有什么要准备的,然后在下周上课的前一天让科代表温馨提示;预备铃响后请科代表带读新课,这样学生们的书、纸笔都肯定在桌面上了;开始绘画或制作了,我注意让学生们养成做事有条理、处处讲卫生的习惯,并时时提醒学生:美术的课堂,要有美的言行。这样,学生们的好习惯无形中就养成了。

  

  三、用科学的方法赏识学生

  将心比心,如果我们在单位里,上级每天见到你就说:你的工作怎么做成这样?你怎么这么笨?我想,这一整天你都会因为这句话而影响工作,久而久之,你的工作热情会大打折扣,更别说做出骄人的成绩了。学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所以,教师要多鼓励和赞美学生。我校初一有个学生,开始上美术课时只想睡觉,对美术完全没兴趣,后来在我的鼓励下,他勉强临摹了一张作业本上的迷你熊,我专门拿出来和他探讨:你看,线条特别流畅,画得很有意思,如果改一下这里会更好看。他高兴得连续几节课一下课就拿过来让我看他改得怎么样,慢慢地,他上课愿意画了,还主动提出:老师,以后你要上课我负责帮你看好课室的电脑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表扬学生时也要有技巧,画画得好的学生自小听的最多的就是来自老师和同学的赞美,所以一味地只说画得不错,不但不会起到鼓励的作用,久而久之反而会让他们失去继续前进的动力,而一句有针对性的、带有建议的赞美则会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不足,继续努力。所以,赞美方式要多样化,这样会提高赞美对学生的激励作用。过度的赞美、不切实际的赞美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摘自:《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4上半月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