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幸福课”的实践与思考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八大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的时代使命
培养情绪智力,让学生在良好情绪中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的时代使命
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精读:从文字走向生命——心理健康教育视野下的阅读教学
几中情绪问题的疏导法
上好心理课的“六不惟”
中学地理课堂上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体育运动中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反弹琵琶又一春——逆向心理调节法的运用
交往教学及其对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
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与渗透
在初中物理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赞美与鼓励的魔力----浅淡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与渗透
交往教学及其对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
关注幸福的科学——积极心理学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健全人格
 
 
 

浅探中学生的逆反心理
2010-12-23  作者(来源):浙江省苍南县龙港十中林玉柳

        在学校教育实践中,逆反心理已经成为目前我国中学生中普通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因此,如何在初中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疏导学生的逆反心理,已是教育工作者刻不容缓的事。为此,笔者学习查阅了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并结合十多年的教育实践略谈拙见,以供大家探讨。
  一、逆反心理的界定
  逆反心理是客观要求与主观需要不相符合时所表现出的强烈抵触情绪(如我们常见到学生顶撞当众批评或挖苦他的老师、家长),其实质在于突出主体(自我)的某种需要或尊严,突出自我的独立性、自主性或存在价值,从而表现出对他人(非我)的不尊从(或抗拒)。它是集正确逆反与错误逆反与一体,是与认同相伴行的复杂心理现象,是人们一定社会实践的产物。逆反心理通俗地也可以解释为“你要我这样,我偏那样的情绪”。
  二、逆反心理的成因
  (一)家庭教育方式不得当
  部分父母对孩子从小娇生惯养,一味地溺爱,对孩子的言行举止缺少必要的规范与约束,使孩子养成了各种不良习性。而一旦发现子孩子出了问题,却又只是一味地恨铁不成钢,对孩子动辄打骂、冷嘲热讽,严重刺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导致其自甘堕落,破罐子破摔。
  (二)学校教育尚有欠缺部分
  部分教师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对学生的学习、纪律、思想等方面出现的问题批评责难较多,帮助指导不够;学生中对后进同学的态度不够宽容友善,嘲讽冷落的多,热心帮助的少,致使他们的自尊心不断遭受打击,自卑感逐渐加重,以至于不思进取、自暴自弃。
  (三)社会上不良因素的影响
  社会不良风气及影视、音像、网络、书刊中一些不健康思想对青少年产生了不良导向作用,使其思想意识及行为习惯出现了重大偏差。
  三、疏导学生逆反心理的策略
  (一)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情境
  疏导学生逆反心理不仅要有适宜有效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而且要有利于青少年学生思想情感及心理向积极方面发展的情境。如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健康的舆论、团结友爱自尊自重的班风、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同学关系等,都是他们受教育的重要而有力的教育因素和积极的心理氛围。在良好的环境里,再通过有效的教育活动,就能大大有利于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转化,增强教育的效果。
  (二)用爱心温暖学生
  “教育技巧全部奥秘在于如何热爱儿童。”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有逆反心理的学生,教师应多一份特殊的爱,要主动亲近他们,以朋友相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而使他们“亲其师而信其道”,产生出奋发向上的力量。
  (三)注重了解学生的心意,学会倾听
  疏导学生逆反心理,教师必须及时了解他们的心意,经常从学生的行动、情绪反应中了解其心态及变化,挖掘“闪光点”和积极因素,把握教育时机,及时体验到学生心理变化的细微之处,针对学生的不同个性等实际情况以及不同的时间、条件和情境,因人因时因地地运用说服、榜样、道德评价等方法进行正面引导,提高他们对自身的认识,使之掌握正确的思想、观点和方法,修正自我行为和认识,进行自我批评和教育,逐渐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完善自我新形象。
  (四)用诚心去激励学生
  疏导学生逆反心理,就是要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所以教师要循循善诱地“以情动其心,以理导其行”,用诚心诚意教育感化,帮助学生提高辨是非识美丑的能力,提高抵御外部不良因素诱惑的能力;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微弱的、潜伏的也要扬善而救失,使其看到“希望之光”,形成发展良好品德的原动力。当他们犯错误时,教师要选好角度和时机,严肃而不失恳切,尖锐而不失尊重,春风化雨,触及灵魂,使其心悦诚服,乐于改正错误;同时要疏导他们的人际关系,不冷眼相看,并劝阻家长勿责难惩罚,给他们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使其体验到教师的理解和真诚,从而激励意志,敢于正面人生、正视自己的是与非而健康成长。
  (五)因势利导,反弹琵琶
  对于学生的逆反心理因素固然需要疏导,但有时候也不妨加以“利用”。我曾深为学生们反映出来的“追星情绪”而忧虑,多次正面教育效果都不佳,于是便巧借学生的逆反心理“反弹琵琶”。在一段时间内,我乐意“不动声色”地向大家频频通报“明星信息”:有小报对明星生活琐事的无聊报道,有某些文章对明星外貌、技艺等的吹捧,有媒体对某明星“不文明举止”的无情披露,等等。重复的信息加过频的刺激,催生了逆反心理,使追星族看到了“星光”不总是灿烂的,也有其灰暗的一面,对明星琐闻渐感乏味,对某些明星产生了厌腻情绪,进而对影视明星这一群体有了较全面的客观、辩证的认识。可见,因势利导“反弹琵琶”的求异思维,有时可收到“以毒攻毒”之效。
  此外,我们还应认识到,在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中,逆反是一道必须翻越的坎;逆反并不是坏事,它也有积极的一面。逆反心理往往具有求异思维的特点,而求异思维则是从多种假设和思维的设想中寻求答案的一种创造性思维方式。在这种创造性思维方式中,对某种未知事物的好奇表现得格外突出。其实这也是一种探索和求知的动力。
  理论和实践上的探讨,使我们认识到:不论遇到何种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只要我们积极地去预防、疏导,效果肯定会是显著的。正如一位著名教育专家所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和老师。”

                                          摘自《 学问·现代教学研究 》2010年第8期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