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阶段青春期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提高生存技能,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提高生命质量。本文结合上海市初中阶段青春期教育的现状和实践研究,从七个方面阐述了青春期教育对提高初中低年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作用。
〔关键词〕青春期教育;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初中生
一、提出青春期自我保护教育的背景
1.社会环境的复杂化与学校教育程式化,造成学生在自卫意识和能力方面的严重欠缺
总体上说,当今社会制度给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光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但是,社会生活中仍然存在阴暗角落、丑恶现象。当前,中小学教育内容,特别是德育内容明显落后于发展变化的社会现实,学校教育与社会环境有明显脱节的地方,因此,造成学生在自卫能力方面的真空状态。
女生放学,走出校门会发现有社会男青年上前攀谈交朋友;小男孩上学途中会有小痞子缠住勒索钱物;营业性舞厅和电子游戏厅吞噬少年们宝贵时间;如果同学间暗自传阅黄色手抄本小说,或相约欣赏一盘“特刺激”的录像带,对于这类诱惑,学生们能自觉抵制吗?
2.初中生性发育的提前与社会化的滞后
和二十年前比,现在的孩子性发育呈提前趋势,性心理发展也有前倾,性的种种尝试也在悄悄进行。特别是由于青春萌动,一些初中生产生了性的冲动,人们形容十三四岁的孩子是“十字路口的勇士”。这样一群力图摆脱成人束缚却又缺少必要社会经验的“勇士”,是极其容易在五光十色的社会环境中误入歧途的。
上海市教委颁发的《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初中阶段青春期教育内容的重点是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认识性差异;学会用恰当的方法保护自己,避免受到性伤害,防止性骚扰;学会拒绝别人的性要求;初步了解避孕的基本原理;学会健康的异性交往;控制性冲动,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通过这一系列内容的青春期教育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提高生存技能,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
对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来说,主动积极而又谨慎地交友,尤其在“性”的问题上学习自尊、自爱、自理、自律和自护是不可回避的生活课题,也是教师、家长和社会工作者必须正视的教育课题。
二、青春期教育对提高初中低年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作用
1.通过青春期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和不良性观念对青少年的影响无时无刻不在。一方面,电子信息的发展、性观念的开放和一些媒体对“性”的商业化炒作,使青少年不再像他们的父辈一样谈“性”色变;但另一方面,他们又难以从正常渠道获取科学的性知识,从而完全摆脱“性无知,性禁锢”的影响,往往是通过同伴间的交流,或是一些其他途径来了解并不正确的性知识。青少年遭遇性侵犯的比例也在与日俱增,与之相反,社会对防止青少年遭遇性侵犯所持的态度和所采取的预防措施却相对迟缓和滞后。因此通过学校的正规途径,对初中生进行科学的青春期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2.通过青春期教育,预防青少年性犯罪
处在青春发育期的初中学生,无论是判断是非的能力,还是抵御外界引诱的能力,都是较薄弱的。这使他们常常容易出现偏离行为,被称为“危险人群”。近年来颇为世人关注的青少年犯罪案件中,性犯罪案件已占18~25%,并呈现出持续上升的态势。青少年男女性成熟年龄的提前以及平均结婚年龄的推迟,大大增加了青少年婚前性行为的机率,少女怀孕现象增多。
通过青春期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用高尚的情操武装自己,自觉抵制来自网络、光盘、书籍中的黄色内容以及社会上形形色色的性诱惑;引导学生通过积极参加科技、文艺、体育等集体活动,丰富精神生活,不断提高心理需求层次,淡化性欲望。
3.通过青春期教育,让学生获得科学的性知识,可以有效预防性病和艾滋病
传统的青春期教育内容比较陈旧、落伍,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只停留在一些基本的生理解剖结构和健康教育的层次上,对避孕、性生活等内容则遮遮掩掩,或者闭而不谈。所以会有学生戏称:“我们已经知道的老师教,我们想知道的老师却不教。”根据调查,当前学生最想知道的性知识包括:什么年纪适合做爱、如何避孕、如何知道自己怀孕、性与爱的关系、什么时候具有生育功能、怎样预防性病和艾滋病等。
青春期性教育的目的是为了给青少年提供一定的信息和技巧,以便于他们在发生性行为前或者发生性行为时能够作出健康而理性的决定。青春期性教育可以达到推迟性行为的年龄、减少青少年性病和意外妊娠的目的,也是预防艾滋病的有效策略。
国外半个世纪以来的统计数据表明:青春期科学的性知识教育并没有导致许多家长和老师所担心的青少年性行为的增加,相反孩子们却因为了解了更多的性知识而能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行为。
目前在上海市中小学进行的“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青春红丝带行动”,通过主题教育使学生树立远离艾滋病的意识,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学会拒绝不安全行为的技巧。这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预防性病艾滋病的作用。
4.正确认识青春期性心理,学会异性交往的基本礼仪
初中学生正处在由两性疏远期向两性吸引期的过渡期,对异性的疏远是短暂的,在这段时间之后,少男少女会产生一种互相接近的需要,产生彼此吸引的心理。许多学校以“萌动青春情”“非常青春之异性同学交往”“走过花季雨季”等为主题,通过青春期教育讲座、心理辅导课、主题班队会等多种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健康的异性交往方式;在异性交往中规范自身的行为,做到自尊、自爱、自重。学会异性交往的基本礼仪,认识友情与爱情的区别和联系。慎重对待早恋,控制性冲动,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些对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都有重要作用。
5.通过青春期教育,让学生学会用恰当的方法保护自己,避免受到性伤害,防止性骚扰
性骚扰对青少年的身心发育会带来一定的伤害,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性骚扰会进一步演变为性侵害。在上海这样一个高度发展和开放的城市中,外来人口多,人口流动大,呈现出性骚扰现象增多,性骚扰对象低龄化的趋势。因此对初中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在性骚扰的预防教育中,许多学校以“青春保护伞”“青春红绿灯”“拒绝性骚扰,护航青春期”为主题开设青春期教育课、心理辅导课、主题班会等,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性骚扰,讨论如何预防性骚扰,遇到性骚扰时该如何面对和抗衡等,引导学生学会保护自己,掌握自我保护的基本能力。
6.进行法制教育,让学生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
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必须从法律的角度来认识,可以说有无自我保护的意识,本质上就是有无法制观念的问题。根据调查,现在的初中学生在法律方面的知识少得可怜。即使有一点儿,也只停留在遵守交通规则、遵守学校纪律上。由于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识,初中学生在权益受到侵害时往往显得不知所措。因此,学校可以通过思想品德课、法律知识讲座、青春期教育讲座,教育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法律知识,了解青少年依法享有哪些权利,当这些权利受到侵害时怎么办。只有掌握了法律知识,才能增强法制观念,懂得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上海市青少年保护条例》等法律文件都具体地对保护青少年的正当权益作了明确的规定,同时对青少年自身的法律责任也提出了要求,我们要教育学生把这些法律作为保护自己的有效武器。
要教育引导学生遇到不法侵害时,学会寻求帮助。当学生遇到被侵害的情况,应教导学生立即逃脱,并将事情向可信任的人(如家长、亲朋好友等)诉说,或到当地公安局、青少年保护办公室报案,请求帮助。班主任应当协助学生建立支持网络,帮助学生列出并记住可信赖的成年人的名单、电话等,必要时请他们帮助。
7.依靠社会合力维护自身安全
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在保护青少年工作方面已经作出巨大的努力。青少年必须学会依靠社会、集体和家庭的合力来保护自己。特别是家长承担着孩子青春期保护的重大责任,家长应该学习一些青春期知识,教育“青春期”的孩子进行自我保护。
(1)教导孩子学会辨别不同层次、不同职业人员的特征、工作方式,避免与陌生人接触,发现行为可疑的立即躲避。
(2)向孩子科学地讲授一些生理知识,让孩子了解自己的身体,告诉孩子男孩与女孩有什么不同,哪些部分属于“私处”,不能让别人看和触摸,遇有别人(甚至亲人)要求触摸或“动手动脚”时,应立即表示拒绝并尽可能离开。另外,家长平时应多留意孩子的表现,孩子经常做梦、下体发炎、神情恍惚、情绪极度低落,懂得其年龄所不及的性知识、性行为等,很可能是身体受到了侵犯,家长应及时、恰当地了解发生的事情,尽早采取措施。
摘自《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年第6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