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美国心理学家倡导的“积极教育”
对一例初中生焦虑性学习低效的心理干预
立体式活动促进班级学生自尊自信品质发展的探索
巧用心理杠杆 提高记忆效率
青春期教育对提高初中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探究
五种逆反心理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基于叙事性思维的团体心理辅导
青少年“迷信”心理成因及其对策
静心听花开
学会改变 幸福无限
建立你的自信心
老师,请不要吝啬您的微笑
赞美与鼓励的魔力
在初中物理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浅探中学生的逆反心理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幸福课”的实践与思考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八大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的时代使命
培养情绪智力,让学生在良好情绪中成长
 
 
 

课堂应关注学生生命成长
2011-11-22  作者(来源):孙宏辉

〔关键词〕课堂;学生生命;成长

前不久,读了一则语文课堂教学实例,课题是《善待生命》。这是一位语文教师专为一个想轻生的女生设计的课,没有教材,更没有教参,但这堂课震撼了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了生命的意义,懂得了善待生命,珍爱生命。课的开头引用了一个台湾9岁的残疾女孩周大观(只有一条腿)的一首小诗:“贝多芬双耳失聪,郑龙水双眼失明,我还有一只脚,我要站在地球上。海伦·凯勒双眼失明,郑来喜双脚畸形,我还有一只脚,我要走遍美丽的世界。”从这首诗开始,师生共同探讨生命的意义,课堂上气氛热烈,师生情感真切动人,最后以“活着真好”四个字结束这堂课。

我被这堂课深深地感动了,我想任何一个人都会被这堂课感动,而那位女生的心灵一定会受到更强烈的震撼,会重新认识生命的意义,抛弃轻生的念头,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我佩服这位老师的教学机智,更佩服他对学生人文关怀的崇高境界。专为一位学生设计一堂课,我没做过,我想绝大多数老师也没有做过。不是说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得要为学生专门设计一堂关于生命教育的课,而是需要把对学生生命的关怀始终体现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像这位老师那样,视学生的生命至高无上,把对学生的关爱、提升学生生命质量真正看在眼里,放在心中,落实在行动上。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是关注学生的生存状态,是呵护学生的生命成长,是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而课堂,则是学生生命成长过程中重要的生存空间,这一空间有着什么样的氛围,是什么样的状态,教师在课堂上关注什么,将对学生的生命成长的质量产生巨大影响。

我们常常说:课堂是育人的主渠道。但是每当我们走进课堂,关注的最多的是什么呢,还是学生知识的学习,知识以外的、关系到学生成长的其他重要因素,如学生的身体的、心理等方面却关注得很少。很多课堂依然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至于学生在课堂上如何参与学习,有怎样的体验和感受等诸多关系到学生生命成长的要素,大多在老师的视线以外。这样的课堂,不是素质教育的课堂,不是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人文课堂。

这样的课堂形成的原因虽然很多,但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多年来片面关注知识教学、忽视人的全面培养,在我们不少人的思想里形成的比较顽固的“重物不重人”的错误观念。课堂上,一些教师的眼里虽然看到的是学生,但学生作为活生生的、正在成长的“人”并没有真正进入教师的心中。大多时候教师真正关注的还是与学生相关的物化的东西,如:学生的作业、考试分数、考试名次等,在这样的关注下,学生只能是承载教学成绩的工具,而学生作为有鲜活生命的人,他们的尊严、情感、个性、特点、心理需求、成长困惑、学习障碍等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怀。举一例:在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的课堂上,一位学生三次举手都没被老师点中。第一次举手老师没发现,第二次举手老师也没有发现,因为举手的学生太多,第三次举手老师发现了,我本以为这次老师该叫他了,可是没有,老师看了他一眼后说,同学们集体回答。这位学生的手只好又放下了。我并不认为这位老师有什么错,因为老师不知道他已经举了三次手。但是我们不难想象这位学生当时的心情。如果我们的老师能够更好地关注到课堂上的每一个细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绪反应,重视每一个学生的情感体验,那么师生的交流就会充满人文关怀,课堂就会和谐温暖,学生的心中就会愉悦,在这样的生存空间里,学生的生命质量就会提升。

素质教育推行多年,学校的课堂状态发生了并还在继续发生改变,这让人欣慰。但是依然有不少课堂,学生只是知识的接受体。“学生走进课堂是来听课的”这样的话司空见惯,听起来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妥,但仔细审视就不难发现这句话的背后有个错误观念,那就是学生是知识的接受体。实际上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在听课,课堂也伴随着他们生命的成长。

学生在课堂上活动的内容十分丰富。他在听课的同时,可能在欣赏老师幽默的语言,风度气质,智慧才华;在其他同学大胆举手回答问题时,他叹服他们的勇气;他的见解被老师和同学们肯定时,他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强化了他的学习热情;老师一个赞许的目光,可使他感受到温暖,增强他的自信;老师在课堂上的激情,可以使他感动……这些欣赏、叹服、体验、热情、喜悦、温暖、自信、感动,每一个都是他们生命成长的要素。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就是要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每一个要素,细心地呵护这些要素,激发学生生命的潜能,让学生得以健康成长。

我经历过两个课堂案例,在此呈现出来并稍加评析。

这是一堂数学课。老师十分投入地讲着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突然,天空飘起了雪花,而且越下越大,这漫天飞舞的雪花把学生的眼神牵到了窗外,心也随着雪花在一同飞舞,老师讲什么,已全然不知了。老师发脾气了:“都给我看黑板,听课!你们是来听课的还是来看雪的!”虽然有些学生的眼光收回来了,但心依然在与雪共舞,而有的学生根本就没理会老师的话。

在这位老师的心目中,学生就是来接受知识的,在他的思想认识里,学生在课堂上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应该静心听课。可是他这时忘了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和所有人一样,

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雪,同样会兴奋和惊叹。老师这时更没有意识到,这难得一遇的雪同样是一种教学资源,若能巧妙地利用它,既可以让学生们领略雪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又能让他们的思维早点回到课堂。这比简单的限制要好得多。

另一个课例是下课铃响了,老师还在喋喋不休,有几个学生显然是坐不住了,老师并没理会。这时,有个学生站了起来说:“老师,下课了。”老师:“我知道下课了。”学生说:“我们马上要参加篮球赛。”这时,老师有点火了:“打球就那么重要!”这应该是一位很有责任心的老师,可他同样只认识到学生是认知体,而对学生的生命协调发展并没有关注。拖堂并不是一件大的教育失误,但它却反映出了一个教师的教育理念。

列举这样两个课例,当然不是说知识教学不重要,因为知识和学习知识的过程同样是学生生命成长的要素,必须给予应有的关注,只是在关注知识学习的同时,千万不能忽视了学生生命的和谐发展。什么样的课堂学生喜欢,关注了学生生命和谐发展的、有着浓浓人文气息的课堂,学生必然喜欢,也必然会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将更有兴趣参与到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去,这样的课堂才能焕发出学生的生命的活力。

一次,我去听一节语文课,坐在最后一排,和一个学生同桌。我一眼发现这个学生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差生”。大概是因为我坐在他身边,刚上课时他还能坐得住,可是十分钟不到,他就动起来了。老师提的问题,他根本就没听见。于是我就提醒他把课本拿出来认真听讲。这老师又提了一个问题,我悄悄地鼓励他仔细看书,把老师的问题想出来。过了一会儿,老师要请学生上黑板把一段课文中的某些词语标出来,我又鼓励他上。想不到他真的举手了,老师也会意地叫了他,谁知,就在老师叫他名字的同时,全班学生哄堂大笑。可是他勇敢地在同学的笑声中站了起来,勇敢地走上了讲台,拿起粉笔。随着他的粉笔在黑板上的划动,学生的笑声渐渐平息了,教室里出奇的静,所有的学生都睁大眼睛静静地看着他答题,我真为他捏了一把汗。让我没想到的是,他竟然把问题解决了。当他再返回身将要离开讲台时,教室里突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他兴高采烈地在同学们的掌声中回到自己的座位,我也情不自禁地为他鼓起掌来,我真为他高兴。我们不难想象,

这一堂课他将永生难忘。同学们的掌声是对他最高的奖赏,他从这掌声中,找回了丢失已久的自信,获得了成功的喜悦,获得了做人的尊严,他的生命得到了一次升华。教育的过程就是塑造生命的过程,每一个生命都有着极大的塑造空间,我们每一位教育者都应该为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营造温暖的氛围,搭建有利于学生生命成长的平台。课堂就应该是这样的平台,我们必须为构建关注学生生命成长、提升学生生命质量、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课堂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陈虹,于洪.实施“三生教育”建设现代教育价值———访云南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上半月刊).2009,(11).

  [2]李殿淑.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上半月刊).2008,(1).

  [3]牛素敏.构建健康课堂引领学生幸福成长[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上半月刊).2008,(11).

  [4]吴宁建.生命教育:追求学生生命价值发展[J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上半月刊).2007,(6).

摘自:《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1(上半月刊)总第144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