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示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它对人们的影响也很奇妙,负面暗示,通常会给人带来负面影响;而正面暗示,也有可能挽救一个人的生命。教育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产生影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巧妙地运用心理暗示有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作用。
心理暗示之一:让学生产生荣誉感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荣誉感。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是一次很好的激励学生荣誉感的机会,对于学生来说,担任升旗手,在国旗下讲话是莫大的荣誉,教师要善于利用这样的机会,在开学初就制定关于升旗手资格的规定,让所有的学生在一个公平的起点上竞争,对于那些在竞赛中获奖,为班级、为学校争得荣誉的学生给予加分,让荣誉成为激励学生进步的动力;在升旗之后,让升旗手谈心得,让大家谈感受,延续分享荣誉的时间,使其继续激励学生,把荣誉做足做大做到极致,不仅教会学生争取和维护自己的荣誉,更要利用荣誉的力量来帮助学生在各种能力上取得进步。荣誉感是每一个学生都向往的,因为向往他们就会努力,就会付出,在努力的同时得到进步、成长。
心理暗示之二: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
作为一名老师我们要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是向善的,他们都希望自己是最好的学生,但是因为个体的智力及非智力因素不同,他们的表现不一样。特别是对于一些我们认为的差生来说,很多时候他们因为自我管理自我克制能力不够而导致成绩逐渐下滑,他们要面对同学的讥笑、老师的冷眼、家长的指责,以至于丧失信心,越来越差。小学三四年级是分水岭,顺利度过这个时期,在班级排名靠前的同学会越来越有信心,越来越好,反之越来越差。转变学困生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要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为此老师可以说一些善意的谎言。在课堂上当我看到有学生走神时,我可能会说,你们看某某同学坐得多端正。这时那个同学会马上坐好,注意力一下就上来了,这不比批评好得多吗?看到一个同学作业写得潦草,我会找他谈话:今天的作业比昨天有进步,我想明天一定会写得比今天还好,是吗?我还尝试对部分学生进行重点跟踪,把我想要让学生做到的通过引导学生制定目标、自我管理、自我评价渗透给学生,然后每周一次给学生写评语,以鼓励为主,用肯定的方式加以强化,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心理暗示之三:让学生相信自己“我能行”
学生生活在一个集体之中。我们知道,只要是集体,就一定会有相对比较优秀的,也会有相对比较落后的。其实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他都想得第一名,学习如此,其他表现也是如此。但是,因为每一个孩子的特点不同,智力组成不同(多元智力),用相同的尺子去衡量不同的学生,就会分出三六九等,久而久之,优秀的因为找到自信会更加优秀,落后的因为失去自信而更加落后。所以
让我们给孩子一些正面的、美好的暗示吧,它会让孩子享受到成长的快乐,享受到人生的幸福。
摘自:《教学与管理》201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