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用赏识和尊重打开学生心灵的大门
浅谈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换个角度看问题———情绪的自我调节
对心理课堂有效提问的思考
将赏识教育进行到底
教育需要生命的温度
细节教育让我和学生共成长
在教育实践中巧妙运用心理暗示
教师心境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疏导案例
课堂应关注学生生命成长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美国心理学家倡导的“积极教育”
对一例初中生焦虑性学习低效的心理干预
立体式活动促进班级学生自尊自信品质发展的探索
巧用心理杠杆 提高记忆效率
青春期教育对提高初中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探究
五种逆反心理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基于叙事性思维的团体心理辅导
青少年“迷信”心理成因及其对策
 
 
 

善用心理效应营造积极氛围
2012-11-29  作者(来源):王显平

〔关键词〕心理效应;积极氛围;心理学

前两天看了一本唐诺的书《阅读的故事》,我如同走进美丽富饶的世界,那么恬静、悠远、丰润……读书在唐诺的眼中不是一种良好的习惯、不是一种知识的积累、不是思想的灌输,而是心智与心灵的洗涤与丰厚。闭卷沉思,我想到了我们的课堂,常年的毕业班工作,看到的是高高“书丛”中被淹没的笑脸,听到的是一声声无奈的叹息……

如何让这些年轻的心灵领略到白纸黑字创造出的美妙呢?我想教师除了要有乐学精神,还要懂得心理学,为学生创造积极、和谐的氛围。在这里我谈谈让我感受颇深的两点。

一、善用期待效应成就个人发展期待效应也称皮革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就是说想要一个人发展好,就要传递给他积极的期望,这种期望对人的行为有巨大的影响,也是让人梦想成真的基石之一。

教师在课堂上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当你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满怀希望地抛给一个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想借此来鼓励他,帮助他提高成绩的时候,他慢慢地站起来,慢慢地回答你三个字“我不会”。这种情况常常让我们伤心生气。而现在在课堂上,每当有学生回答“我不会”的时候,我会立刻说:“你会!”这样的说法最开始让所有学生都有些惊奇。这个学生则瞪着眼睛,怀疑地看着我。我会继续说,“教你这么长时间了,我知道你的水平,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再想想!”学生立刻开始快速审题和思考,在同学的等待和老师的期待下,大都能圆满地找到答案。这样时间长了,没有人再在课堂上轻易地说不会。也就是说当老师给学生一个积极美好的期待时,他们也会给自己一个重新思考、重新认识自己的机会。这种做法的意义绝不只是让学生获得一道习题的答案,而是让学生知道,当他们面对问题的时候,不能轻易放弃和逃避。这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和思考习惯,当然这需要老师对每个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有足够的认识。

二、避免破窗效应营造群体精神

一位校长曾给我们讲了一项实验: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一辆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的社区,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市布朗克斯区。他把停在布朗克斯区的那辆车车牌摘掉,顶棚打开,结果那辆车当天就被偷走了。而放在帕洛阿尔托的那辆,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后来,辛巴杜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一个大洞,几个小时后它就不见了。

    后来我才知道,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以这项实验为基础,提出了著名的“破窗效应”理论。我们从中也可以得到这样一个道理: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传递着一

种信息,这种信息会导致不良现象无限扩展。我们的课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高品质的沟通,而沟通的三要素是场景、气氛和情绪。如果有一个孩子上课趴在桌上睡觉,他会传递给他人不敬和困意;如果有一个孩子东张西望,就会带动其他孩子左顾右盼;有一个孩子不完成作业,就可能会有其他孩子仿效。从这个角度说,我们提倡“一个也不放弃”不只是对这一个学生负责,而且凝聚了一个班级群体的精神力量,让每个孩子都不忍心去做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的破坏者,这就是环境的育人力量。

    作为一名教师,尤其在多年从事教学工作后,学科知识在我们头脑中基本已经达到自动化的程度。课上我们的精力应用于对每一个同学的关注,但这种关注不是警察对小偷的看管和严惩,而是要用身体语言,如一个眼神或是行为来传递纠正错误的暗示;应该在正常授课的过程中,不惊动其他同学的基础上,帮他打开翻错的书页。这样把个体的消极影响范围缩到了最小,在同学们的视野里大家都在专心致志地学习,在这样的氛围中,没人会不遵守课堂纪律。我的课堂一直要求学生整理笔记,它的意义不只是不让学生遗漏知识点,也是一种维持学生注意力的手段,使他们不会分散精力。昨天课上,我带领学生用一张硬质的十六开纸构建单元知识网络,我们一起回忆,一起勾画书写,每个学生都一丝不苟,然后独自欣赏、互相比较。下课铃声响了,学生们依然沉醉其中。

    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要懂得教育学,还要了解心理学、管理学的知识。我们需要立足本职,不断学习、实践和积累,用我们独特的文化气质,营造出积极的学习氛围,让孩子在良好的环境中快乐学习和成长!

(作者单位:河北承德县承希学校,承德,067400)

                  编辑/何妍黄才玲终校/杨怡

摘自:《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2年第10期(总第201期)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