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学科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一、学科教学为主,心理健康教育为辅
学科教学为主,心理健康教育为辅的原则是指学科课程本身的内在规定性目标是“主目标”,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是“副目标”。基本要求是:
1.教学设计主要围绕完成学科目标进行,心理教育目标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不能把本学科的课上成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不能本末倒置。
2.在教学中灵活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采取什么样的组织形式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并没有统一固定的方法,关键是要恰到好处,不牵强附会、生搬硬套,应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有所感悟,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因材施教
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如年龄差异、性别差异、能力差异、性格差异等,重视因龄施教、因性别施教因能力差异施教、因性格施教。认真做好个案研究,积累资料,总结提炼,增强个别教育的实效。
2.教师要根据对学生学习风格的了解,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提供与学生学习风格相配的教学方式,有研究表明,当教师的教学风格与学生的学习风格相匹配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
成绩。
三、面向全体
贯彻面向全体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面向全体的精髓是有教无类作为教师应彻底消除偏见,不可厚此薄彼。教师要面向中间,兼顾两头即在教学的速度、难度等方面应以中等学生的水平和能力为依据,同时兼顾优等生和学困生。
2.在课堂时间上要面向或关注全班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创造条件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不要把有限的教育资源仅分配给个别优等生。
3.在课堂空间上不要把教学变成前三排或中间学生的教育,对后几排以及座位靠边的学生,也要多顾及。
四、和谐
和谐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创造愉快轻松的情境,使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和谐合作的关系。让学生在欢乐中参与学习,在愉快中求得发展。贯彻和谐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教师必须做到三点:
第一,热爱学生,这是师生关系和谐的灵魂;
第二,理解学生,这是实现师生关系心理相容的基础;
第三,尊重学生,这是形成和谐师生关系的支柱。
2.体现教学相长的教学关系。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促进教师的教,教与学相互促进。
五、成功
成功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创设各种条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感。贯彻成功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在教学中,教师要用自己的真诚去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要用自己饱满的情绪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用每一个笑容、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把积极的情绪传递给学生。
2.在教学中,教师以激励的教育方式,诱导学生产生内驱力,从而把教师的教育教学要求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使学生获得生动活泼、主动自觉的发展。设置的目标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六、主体性
主体性原则是指要以学生为主体,把教师的科学教育与辅导和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真正有机结合起来。
基本要求是:
1.要致力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2.倡导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
七、保密性
保密性原则是指在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凡是不利于学生的消极信息教师都要保密,学生的名誉和隐私权应受到道德上的维护和法律上的保障。基本要求是:
1.尊重学生的隐私权。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对学生的秘密、隐私、缺陷,心理和行为的困扰、矛盾、冲突等信息保密。
2.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在开展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工作过程中,既要保持严肃性,又要具有灵活性。例如,数学课上,某个学生在津津有味地看一本童话书,老师在她看到的那一页轻轻地折了一角,再悄悄地放回她的抽屉,而没有在课堂上当着同学的面指责她的不对。这个学生的表情告诉了老师她的歉意和谢意,她开始认真听讲了。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划分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具有交叉性,互补性。
(作者单位:福建省建瓯市教师进修学校,建瓯,353100)
编辑/何妍黄才玲终校/于洪
摘自:《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2年第10期(总第2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