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心理班会增添班级管理艺术
数学思维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
浅谈在班级管理中渗透传统文化的作用
浅谈初中班主任工作
浅谈班级管理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研究
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探讨
初中班级自主管理策略研究
浅论如何做好中学班级管理工作
赏识与期望———班主任工作案例与反思
浅析解决班级管理问题的对策
我对良好班风建设的思考
浅析“师爱”在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中的作用
班主任工作之我见
加强班主任德育工作规范管理
班级管理中的“攻心妙计”
初中班主任抓住关键点进行恰当管理
班主任工作的第一年———责任、鼓励、沟通、爱心
班主任的谈话艺术
班主任“格局意识”对班级性格形成的影响
 
 
 

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2022-11-16  作者(来源):李菊 高志婕

    面对社会形势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大背景,大学校园也面临 着网络化、信息化、国际化、市场化的渗透。在学生群体面临着就 业、学习、经济等压力,普遍感到迷茫、焦虑、困惑、颓废的状况下, 各种违纪现象及校园危机事件时有发生,辅导员群体任务越来越 重。面对90后的学生,老师苦口婆心,但学生往往油盐不进,部 分学生表现为纪律意识淡漠,甚至面对辅导员老师的督导提醒也 我行我素。辅导员的管理者的身份和地位受到挑战,传统的思想 政治教育的方法难以奏效。辅导员老师必须充分认识心理健康 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用心理健康教育补齐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的短板,达到育人的目标。

     1 密切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班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他们有 不同的成长环境和经历,兴趣爱好、综合能力、性格特征各不相 同。在班级规范化、统一化的管理中,总有这样那样的人和事不 如人意、不符规则和章程,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状况甚至“四难生”, 传统一刀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主而忽视学生心理和个性特 征的的管理模式在现实班级管理中并不能得心应手,甚至在师生 中产生更多的矛盾和冲突。辅导员必备和应用心理学层面的方 法和技能。

    1.1   从心理学的角度观察和分析发生的各种现象

    辅导员要善于转变观察问题的角度,学会站在心理学的角度 观察和分析发生的各种现象。人的行为是受心理活动支配的,学 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决定着他们的判断和思维、认知和情感,影响 着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常规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只对心理 状态正常及价值观正确的学生见效,对心理状态异常、价值取向 偏颇的学生,必须站在心理学的角度观察,分析问题背后的心理 因素,用心与学生进行平等互信的交流,通过有效的沟通辅导,学 生心理恢复到正常状态,异常行为便自然地终结。如常见的逃课 现象,不能简单地归因为纪律意识淡薄,他(她)可能患有严重的 恐惧症不敢在众人的注视下走进教室,如果没能第一个进教室, 只好选择逃课。对深受焦虑、恐惧、抑郁等心理困扰而不能正常 学习生活,甚至违纪的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理想前途的灌输无效,批评呵斥更是适得其反,甚至引发 危机而使局面更糟。面对这样的个体,心理学理论素养丰富、实 践能力强的辅导员老师会采用心理学的技术方法来对学生进行 干预辅导,改善学生的心境,减轻学生不良心理感受,引导学生走 出心理低谷,避免心理状况进一步恶化,防止心理危机发生。

    1.2    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解决班级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各高校已充分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开设《大学 生心理健康教育》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成立心理 健康咨询辅导中心来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并构建宿舍—班级— 院系—学校四级危机干预系统,以便能及时发现干预校园心理危 机事件。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独立的生命 个体都有着独特的个性心理特征。当代大学生受多元信息的引 导熏陶,人生观与价值观也呈多元化,普遍存在强调自我,严人宽 己,崇尚自由,彰显个性,不受外界约,团队协作精神缺乏等特 征。单一的思想政治层面的灌输与训导已解决不了问题。辅导 员要全面了解班级状况,要有科学的工作方法与丰富的工作经 验,要擅识人心,善解人意,要重视学生心理层面的问题,在充分 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基础上,在尊重学生个性心理特征的前 提下,因材施教。在理解、包容的基础上,应用倾听、共情,自我暴 露等心理技术与学生进行平等互信的心灵沟通,引导学生梳理情 绪,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并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途径,使学生轻 松、自觉、乐意地遵守校纪班规,愉快地为人处事,困扰与不适得 到解决,学生心理品质得到提高,班级活力增强。

     2   关注大学生的家庭心理背景

每个学生都有特有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而家庭状况对 学生的成长与心理健康状态影响重大。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要 关注并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状况与成长经历。

    2.1    亲子关系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婴幼儿时期是否与父母分离,对大学生的人格 形成与发展有着明显的影响。辅导员要特别关注那些早期与父 母有分离成长经历的学生,要注意了解他们的家庭动态信息,以 更好地理解他们的人格特征、行为方式和心理状态,并进行适当 的辅导。

    2.2    家庭成员关系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父母离异或关系长期不良对学生的心理影响非常大,来自重 组家庭和单亲家庭的学生在人际关系上通常有不同形式和不同 程度的心理障碍与困扰。辅导员应该重点关注那些家庭氛围不 和谐的学生。

    2.3    父母文化程度对大学生的影响

    父母的文化程度越低,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负性影响越大。 面对心理问题学生,辅导员老师要与学生的父母进行充分沟通, 让他们认识到不良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积极改变观念与方 法,参与到学生的成长发展中来。

    2.4    家庭经济状况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困难的学生,容易产生自卑感,进而影响学习和人际交 往,导致心理障碍和行为失常。

                  摘自:《时代教育》2016年第11期



关闭窗口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