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初中生的创造性思维
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促进化学课堂教学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的艺术美探究
谈实现课堂有效师生互动的教师发展策略
精巧预设:语文课堂动态生成教学的有效实践路径
和谐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艺术
构建快乐教育的语文课堂模式
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语码转换现象分析
教学,要“有效”
以故事创设“信息沟”生成有效英语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道中考试题折射出课堂教学的误区
浅谈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
通过美术教学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新时期下初中体育教学
高效课堂——教师永恒的追求
肢体语言在英语教学中的妙用
培养良好学习心理促进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巧整合,化神奇,有活力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2012-10-09  作者(来源):郑仁生

在语文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现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来谈谈本人的看法。

一、设疑新颖,激发情趣

课堂提问要讲究发问方式,改变提问角度,使问题提得巧,发人深省,要力求新颖,讲求新意,能激发情趣,切忌提出的问题平平淡淡,老调重弹。例如,在讲《苏州园林》时,教师导入新课时可以这样设计问题:同学们,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美在山水,苏州美在园林,苏州园林有什么特点呢?它美在何处呢?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苏州园林》之后,回答老师的问题。”这样设疑导入,既创设了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问题的指向性非常明确,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抓住契机,设置矛盾激活思维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例如,在讲《死海不死》时,一开篇可让学生思考题目中的两个“死”,是什么意思?“死”与“不死”矛盾吗?文末又说“死海真的要‘死’了”,这个“死”又是指什么?这一番提问势必能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并急切地研读课文找答案。值得一提的是,课堂上设置问题的“矛盾”,应从实际出发,不能故弄玄虚,把学生弄糊涂。

三、提问变直为曲,引人入胜

课堂的提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启发性就不强,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提问会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我们要把问题增加难度,迫使学生开动脑筋,并且要求他们在思维上“跳一跳”才能回答上。因势利导、富有技巧性的提问,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各种综合能力,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四、提问要注意分层次设计,化难为易化大为小

在实际操作中,教者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例如,在讲《变色龙》时,可以采用这种分层设问的方式进行教学。教者先提出问题:奥楚蔑洛夫的基本性格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较容易回答出来———“善变”;然后再问:他“善变”的特征有哪些?等;学生有了前面的问题作铺设,可以不费劲地回答“:看风使舵”。最后,教者就顺势引导,提出下面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是什么原因使他一变又变?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个形象?请看,这样一组从易到难,环环相扣的设问,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本文重点难点的学习肯定容易解决。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创新源自“好奇”与“质疑”。课堂上适时适度、而且富有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千呼万唤始出来”使学生始终感觉到知识的“活水”源源不断。

           (作者单位河北省保定市望都县贾村中学)

           摘自:《新课程 下》2012年第1


关闭窗口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