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注重词组教学,提高词组学习的有效性
初中数学试卷讲评课的策略 
新政背景呼唤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反思英语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有效性
如何构建语文有效课堂教学
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模式的探索
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新课程下加强英语口语教学有效性的课堂实践
愿逐月华洒清辉——于漪教育思想对语文教师成长的牵引力
如何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四性”有效导入法
论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师生互动
高效课堂的“艺术”和“技术”
问题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实施简约和谐的课堂教学
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浅探
实现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五大要领
在语法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用意识
 
 
 

巧整合,化神奇,有活力 
2011-02-22  作者(来源):储静波

信息技术和历史学科整合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奥苏贝尔理论二者的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要求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奥苏贝尔指出:“要想实现有意义学习可以有两种不同的途径或方式: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前者主要是依靠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并通过‘传递—接受’教学方式来实现;后者则主要是依靠学生发挥认知主体作用,并通过自主发现学习方式来实现。”由此推论,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若能在教学内容的呈现、课堂模式的改革和课外学习的延伸等方面进行整合,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教学掀开新的篇章。
  一、学科整合,实现了优势互补
  历史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是由历史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历者,过也;史者,事也”,历史学科的特点在于它的过去性、丰富性、综合性,历史是不能进行试验、重演的,而信息技术却可以将多种形式的历史资料用最为丰富、生动的表现形式最大限度地综合起来,再造历史情境“重现”给学生,拉近学生和历史的亲近感,缩短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时空感,让学生真正翱翔驰骋于历史的天地。
  二、学科整合,丰富了课堂内容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对学生学习现状的调查显示:喜欢历史的学生有很多,而喜欢历史课堂学习的学生却并不多。问题的症结何在?在于我们呈现出的历史课堂太过单一和枯燥,特别是面临高考的文科班级,历史课堂充斥着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原因和影响的沉重分析。丰富历史课堂内容,提升历史学习兴趣成为一线教师的使命,而信息技术和历史学科的整合,恰到好处地实现了历史学科由过去到“现实”、由单调到丰富、由复杂到简单的转变。
  历史的最大特征是它的“过去性”,在现实世界中不可能重演。这个特点给学生对历史的理解、掌握和巩固增加了难度,也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困难。而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提供形象化的教学信息,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以多种方式向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屏幕显示的内容可以随意重复和迅速更换,可以表现事物的动态变化,还可以随画面变化产生相应的声音,让学生“闻其声、见其形、临其境”,从而拓宽信息传播渠道,充分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大课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益。如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2007年参加常州市历史评优课比赛获得了一等奖),我充分运用了信息技术和学科知识的整合,在导入新课环节一改以往平铺直叙、枯燥乏味的陈述,以一张“清”字被四分五裂的漫画导入,引导学生对漫画进行欣赏和理解,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在讲述革命进程时,在地图上以动感的箭头,燃烧的革命火炬,鲜红颜色慢慢覆盖的地理范围展示了革命从爆发到扩展的进程,生动、形象、逼真地再现了那了烽火连天的岁月。辛亥革命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地位是这堂课的重点,我改变了原来按部就班、照本宣科分析问题的习惯,而是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手段的先进性,以网络页面链接的方式古今结合,以2009年国庆期间孙中山和毛泽东照片在天安门广场遥相呼应的情景阐释引导学生分析这一现象,从而领会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历史地位。把信息技术和历史课堂充分整合,把历史画面、地图、动画和录像片段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学生观察的事物化虚为实,化繁为简。学生在一幅幅鲜明生动的图像刺激下,注意力集中精力旺盛,激发了学习兴趣,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学习环境的保证,并获得了能够自主学习的认识工具,将信息技术教育的工具作为助学和促学的最佳辅助手段。
  三、学科整合,改革了课堂模式
  根据“主导—主体”教学结构,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是学生建构意义的帮促者,良好情操的培养者。新的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在历史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些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课程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重新的确认。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由教师主宰: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到教学步骤,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而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的整合,彻底打破了这一局面,在信息技术和历史学科整合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平等地共有、共享人类的学习资源,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方法、策略和发展目标。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里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习的天地,教师不再充当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合作者,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方式发生了变化,学习过程更方便、更直接、更灵活、更有针对性,历史课堂教学也逐渐焕发出青春的活力和动感。
  四、学科整合,延伸了研究性学习
  “读史使人明智”,要更好地发挥历史学科在培育学生德育方面的功能,我们还应该重视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间的合作与分享式的学习,围绕问题独立地查阅、收集各种资料,研究资料,撰写报告论文,这是培养学生独立研究能力的重要方法。掌握这一方法不仅对历史学科的学习,而且对其他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显得极其重要。信息技术和历史学科的整合为学生的实践和活动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空间,网络让学习面临海量的资料或信息,让学生真正感受了历史的丰富性,开拓了学科教学内容,对新形势下校本课程的开发起到了积极作用。我们开发了以“淹城——春秋文化”为主题的校本课程,以家乡的悠久历史为研究内容,以调查采访、采集样本、搜集资料等活动为主要学习形式,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学习工具,以“确定主题—研究探索—综合汇报—成果展示”为活动步骤,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特长,锻炼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叶澜教授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生命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蓬勃生机。”这成为新课程理念下基础教育的核心思想,也是新课程背景下历史课堂改革的指导思想。信息技术和历史学科的“整合”昭示着一种精神,召唤着一场教学革命,意味着一次挑战,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整合将推动历史学科教学改革的到来,使历史课堂充满神奇,充满活力。
                                     摘自:《考试周刊》2010年第52期

关闭窗口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