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根植校本文化孕育高效课堂
“自主互助式”英语学习法
“活”用案例 有效导行
少教多学:理念与策略
站在学生身后的教师——美国课堂给我们的启示
处理好五个环节,让教学走向平实
节奏——英语课堂教学的灵魂
充分利用导学案打造高效物理课堂
向自己的课堂学什么
根植校本文化孕育高效课堂
让有效提问润化语文课堂
如何上好初中数学习题课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
畅享课堂教学语言的魅力
善待高效童心课堂中的生成资源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兴趣教学法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实效性的探索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有益探索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向自己的课堂学什么
2014-05-27  作者(来源):许嫣娜

传统意义上,教师的学习对象往往指向外在世界,如书本、他人的教学现场和教学经验等,常常忽略了对自己内在世界的揣摩和研习。实际上,长年累月置身于教学现场中的教师,最重要的现场学习对象应该是自己的课堂。之所以“最重要”,是由于教师对这个现场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最多,是每天都在经历的现场。如同叶澜教授所言:“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与态度、专业水平的发展、生命价值的体现。总之,课堂教学对于参与者具有个体生命价值。”

其实,在中国古代教育中,“教”与“学”就没有严格区别,其意一致。“教学”二字连用为一词,最早见于《尚书•说命》:“斅(xiao)學半。”孔颖达疏:“上学为教(xiao);下学者,学习也。言教人乃是益己学之半也。”也就是说,教学即学习,是两种不同途径的学习——自学和通过教人而学。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好“自己的课堂”这个最重要的学习现场,在“教人而学”的过程中,将其转化为丰富自我、提升自我的平台,成为教师现场学习力培育和提升的主渠道。

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点在哪里,是什么?

当我们将“自己的课堂”作为提升教师现场学习力的第一现场,首先需要思考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点在哪里?是什么?课堂教学是一个互动生成的创造性过程。在鲜活的现场,教师的学习不能停留在教学的文本内涵和学生的言语反馈上,那就失去了学习的现场意义。如果将教师作为课堂中“我”的一类生命存在的话,那“非我”的一群生命意义体就是学生。由此可知,教师的学习源就是学生,在师生互动中向学生学习,生成滋养自我的源泉活水。正确地把握了现场学习的学习点,教师就能够返回自我的第一重境界:在理解学生中认识自我、反省自我。在课堂中以学生为学习源,教师可以从三方面深入。

1、循着学生有价值的兴趣点重新出发。

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敏感使他们以一种特有的强烈程度接触外部世界。他们对一切都充满着好奇,充满激情地想要去探究。儿童这种独特的敏感是教师站在成人立场所无法感知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透过学生的表情、语言努力发现儿童对教学内容和形式的敏感之处。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小池塘》一文,开头写“美丽的小池塘像明亮的大眼睛”,结尾部分却说:“明亮的小池塘,美丽的大眼睛,映出一个五彩的世界。”由于这篇文章的教学重点是第2自然段的四处比喻,教师的教学注意力也往往在此。可是学生却敏感地发现了两处形容词的对换,并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提出疑问。又如,在拼音教学中,学生对于口型的辨析毫无兴趣,可是一旦镜子介入以后,学生对“照镜子纠正口型”的学习活动兴趣盎然。可见,小学生更易接受带有游戏性的任务。通过梳理,我初步发现学生比较敏感的文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从未接触过 (或是只在传说中出现过)和动画片里经常出现的主人公;情节幽默风趣的故事;同一文本中反复出现或具有变化感的词句等。这种认识方式的学习可以帮助教师返回自我,循着学生有价值的兴趣点重新出发。

2、儿童的多元理解让教师打开思维。

通常,教师对于很多问题都有自己固化的理解,长期的教学经验更使教师对于文本的理解出现僵化和窄化的现象。而小学生往往会基于儿童的视角提出自己的规则,并在此规则下理解各种现象。这种儿童视角及其背后丰富的儿童规则和儿童文化是需要教师去学习并反思的。比如,《“你应该把这条鱼放掉!”》讲述一位父亲带着孩子去钓鱼,最终却让孩子把鱼放掉,因为这个时段是不允许钓这一类鱼的。当教师纠缠在“遵守规则”这个点时,学生对此颇有微词。他们不能理解的是,父亲为什么没有及早告知?父亲为什么明知有规定,却还带孩子来钓鱼?学生质疑的不仅仅是这篇文章,其实在他们的眼里,成人显得很虚伪,而成人所谓的规则没有约束力的本质原因就在于没有充分告知,而且制订者本人往往就在违背这些规则。

从某种意义上说,儿童的多元理解有时更显简单、纯粹。而这种可贵的学习可以让教师冲破隐形的藩篱,打开思维,重新获得理解世界的多元性、丰富性。同时,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教师可以返回自我,进而调整教学的困惑和障碍。

3、教师应学习并转化儿童的表达方式。

儿童的表达是充满想象力、充满智慧的。从语言上说,无论是个体的言说,还是与教师和同伴之间的对话,都是那么直接、坦率;从态度上说,无论是集体的沉默,还是集中的热情,这种真实的个性利于教师即时学习到学生对于现实资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教师绝不能忽略学生的各种表达方式,并且要作出恰当的回应。比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恐龙》一课时借着课堂良好的气氛突然提出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仿写一段恐龙的介绍,学生马上旗帜鲜明地在脸上写出“不接受”。此时,如果教师选择批评式的回馈,将失去更多的学生。因此,教师不妨以“霸王龙”自嘲一下,并请学生理解“霸王龙”的一片无奈,在轻松一笑中,一场潜在的冲突烟消云散。学习并转化儿童的表达方式,教师可以顺利化解课堂

教学的冲突点,甚至会成为有效的教学转折点。

二、捕捉并转化学习点。

当教师认识到现场学习的资源所在,就必须进入行动阶段。自此,课堂中不仅有教师和学生,而且是持续进行的创造性的互动学习活动,是一种外在的连续生活,一种内在的成长状态。教师的这种学习是多感官的调度,是多维度的参与。敏锐地捕捉并转化这些学习点,使教师返回自我的第二重境界:及时发现,有效提炼。

1、倾听学生,听出学生从内到外的声音。

听,是一种艺术。要真正会听,教师必须放弃所谓的师道尊严和所有的预想答案,或者把它们暂时放到一边。只有把自己的注意力和思想真正集中到学生的声音上,教师才是真正在听了。师生分享是一种双向的沟通,彼此的给予,共同的拥有。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种资源的价值,倾听学生的表达。

从表达内容上,听出学生认识和理解世界的方式;从表达形式上,听出学生的内在语言逻辑和独特风格;从表达态度上,听出学生的情绪体验和准备状态。当两个学生用“包”分别组词“包书”和“书包”时,会听的教师学到了两个学生对生字不同意义的理解;当谈到《爱之链》一课中对于“链”的解读时,男生的解释是“爱不断传递,就像数学上不断延伸的直线”,女生的解释是“爱就像是一根无形的线,你在无意中帮助了我,成为线上一颗闪亮的珠子,而我又在不经意间帮助了他,也成为了一颗珠子,就像这样,会传递的爱把不同的人串在一起,形成一条永无止境的珠链”。会听的教师学到了不同性别学生表达习惯的不同——男生简洁,女生复杂,男生直接,女生丰富。

2、观察学生,看到学生由表及里的诉求。

要看到学生由表及里的诉求,就需要教师通过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事实到底是什么。只有带着主动的积极的学习体验,教师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因为教师观察的对象是学生,而观察的结果,却是思想。当教师在课堂上抛出一个问题,举手的学生寥寥无几时,教师能观察到什么?学生表现出不屑的表情,意味着问题过于简单,没兴趣回答;学生表现出茫然的表情,则表示问题或者指向不明,或者要求过高,学生无从下手;学生表现出相对呆滞的表情,表示这名学生正在神游,没注意教师的提问,教师的课堂缺乏足够的吸引力……观察是教师用心灵的窗户透过另一扇心灵的窗户去示意、去晤对。

3、反馈学生,给学生深入浅出的评价。

倾听与反馈在课堂返回自我的过程中属于输入部分,在教师自我的思想中比较判断,作出相应的评价。学生在这条路径中属于输出部分,教师要将自己的学习结果再次作用于学生,并时刻准备进入下一次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将输入信息进行再梳理、再反思、再评价、再重建、再输出,这个过程对于教师现场学习力的提升是至关重要的。在听他人报告或听课读书等活动中,现场学习表现为一种内在的思维活动,而在课堂教学中,现场学习不仅需要内在的思维活动,还需要外在的表达转化。前述《恐龙》的案例就是一个佐证。在课堂教学的现场学习中,每一次学习过程中的反馈都不是结束,而是新的观察与倾听的开始。

三、反复叩问,持续提升。

柏拉图说过:亮光在你背后,生命期待着我们的蓦然回首。当我们完成了对课堂教学中现场学习的“内容”和“形式”的探究后,我们需要一个评判的标准:教师的课堂现场学习完成得怎么样?有哪些学习成果?又有哪些可以继续努力的目标?有效地评价学习过程,使教师返回自我的第三重境界:反复叩问,持续提升。

1  锤炼教师的专业素养。

课堂教学是教师素养组成的核心部分。课堂不是一个线性的推进过程,它在教师的弹性生成中可以走出丰富生动的曲线,形成美丽的风景。而每一次生成的继续推进或更新转向都来源于教师的现场学习力的高低。一个优秀的教师能自如地把自己沉浸在观察、倾听和反馈的交互路径中,智慧地在课堂与自我之间出入,即时生成新的适合学生的目标、活动。同时,在鲜活的现场学习中,教师的综合素养也能得到整体提升。

2、完善教师对儿童世界的认知。

日本心理学家河合隼雄说过:“在每个孩子的心中,都存在一个宇宙。它以无限的广度和深度而存在着。”随着岁月的流逝,教师往往会逐渐忘却孩子所拥有的如此精彩的宇宙。课堂的现场学习可以帮助教师在最真实的情境中发现某一年龄段儿童宇宙的组成、文化、特性等,并对照儿童个体的宇宙和群体的宇宙进行学习,然后在不断推进的教学过程中,把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宇宙观形成序列,最终从横向到纵向形成儿童世界的认知结构。一个教师如果能有一个属于自我的关于学生的认知结构,并不断充实完善,那么这个教师无疑是现场学习的成功的践行者。

3、建立交互融通的师生关系。

在以往的师生关系中,学生和教师之间形成了一种看似平等、实则倾斜的关系、实际上,学生的“被学习感”明显,而教师也觉得自己是在单方面付出,把自己的地位放在学生之上。倘若教师树立了正确的“现场学习者”的观念,就不会轻视学生的儿童化表达、儿童化思想,而是珍视其中可贵的学习资源,改造自我的精神世界。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教师意识到对自己所知的不满,追求更大的增益,努力与学生分享和创造新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这样,新型的师生关系就建立在一种基于相互学习的精神生态之中了。

实际上,当现场学习成为教师在课堂实践中新的行走方式,教师将真正获得课堂给予自我生命的内在价值和尊严。

                                         摘自:《人民教育》201221


关闭窗口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