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新课改背景下文言文教学何以突围
漫谈人的心理状态与课堂教学环境
谈辩证数学观指导下的数学教学
从九个维度谈英语有效课堂教学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
点亮语文教学的“魔灯”
提升中学政治课教学有效性探索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互动探究课堂” 教学模式有效实施的策略
构建有灵魂的综合实践课堂
节奏——英语课堂教学的灵魂
充分利用导学案打造高效物理课堂
高中英语课堂如何凸显师生互动过程
追问语文教学
向自己的课堂学什么
根植校本文化孕育高效课堂
“自主互助式”英语学习法
“活”用案例 有效导行
少教多学:理念与策略
站在学生身后的教师——美国课堂给我们的启示
 
 
 

课堂教学需要设计吗?
2015-11-25  作者(来源):罗梦桂

在学校, 教学设计是我们说得最多的一个词之一。 可当我们的教学设计进入课堂之后, 这个设计并不能严格执行, 除非任课教师什么都不管, 只完成自己的教学设计。

我想以我的一个教学实录片断说起:我们学校开始了课堂教学改革, 采取 “自主与展示”模式进行, 这种模式的核心是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一个星期一的下午, 我进入所任课班课室后发现了一种景象: 趴桌子的, 无精打采地整理其他学科材料的, 就是没有要进入学习的兴奋。 我开始奇怪了, 之前不是好好的吗, 怎么就变成这样了, 是不是学生的周一综合症还没过呢?

我问学生: “今天我们是学习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已经发了导学案, 大家怎么还不准备完成导学案呢?”学生不紧不慢地说: “不用紧张, 有二十多分钟就可以完成了。”

我说: “完成导学案的问题, 还要讨论一下有没有问题呀。”

学生懒洋洋地回答说: “这些导学案都没有什么好讨论的, 都那么明白, 照书抄下来就行了, 没有问题需要讨论的。”

我再拿我们设计的导学案来看, 确实是没有可让学生讨论的问题。 没有问题, 学生怎么讨论问题? 再进一步,问题是学习的起点, 没有问题, 学生怎么学习? 没有问题怎么办? 在我的脑海中迅速翻滚, 突然想到了好办法, 于是我走上讲台宣布: “今天的自主课不做导学案了。”学生一下 “热闹” 起来了, 从他们中间传来一个声音:“不做导学案做什么?”

我说: “看书好好看书, 从你所看的书中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要求大家要么就是问题的发现者, 要么就做问题的解决者。”

我在黑板上写下了: “如果不是问题的发现者, 就要做问题的解决者!”

学生对我的提议产生了兴趣, 可毕竟是新鲜事呀! 什么叫发现问题, 什么是问题的解决者, 总得有一个基本的方向吧! 茫然的学生们提出了 “抗议”: 我们怎么去发现问题, 我都看不出问题怎么办? 我不知道其他同学提什么问题, 我怎么解决问题?

当学生想要解决问题了, 就给他们方向, 这也叫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吧! 在学生的 “强烈” 要求下, 我提出三点把握问题的建议: 第一, 找出本课中的主要内容后,请在主要内容上加问一个为什么; 第二, 在看书中发现有看不懂的问题, 把它提出来; 第三, 关于这课书的内容,你还希望知道些什么, 也请提出来。 最后提出一个要求:在下课前5分钟, 每个小组要给我一个问题, 以准备在下一节课进行展示。

这回学生有事可做了, 我也开始忙了: 因为学生还不知道如何提出问题, 也不知道怎样才算问题。 或许问题意识在他们脑中从来没有出现过, 或许是兴奋。 学生看书不到5分钟, 就有学生开始展示他们的问题了。 这边的叫:“老 问题 ?” ,我可以让同学帮我解决问题吗?” 前面在问: “我提出的问题需要自己回答吗?” 这真叫一个忙乱, 我不得不重申:“请同 们先 本课 主要 掌握好, 才能提出自己的问题。 我要求的是最后由每个小组只给我一个问题, 所以, 大家提出的问题要和小组的同学讨论, 看是不是代表小组的最好水平。” 要求他们通过小组讨论形成问题, 也是希望他们有小组的合作意识。

同学们开始安静地看书, 20分钟后他们开始讨论, 偶尔也和学生交换一下看法。 下课前5分钟, 7个小组交了他们的 “问题”。 回到办公室后, 我把学生的 “问题” 仔细地看, 心中一阵喜悦: 学生们提出的问题 太有意思了。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 改革遇到重重 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 为什么中国经济仍能持续增长?” 能联系国内外的形势分析, 能不喜悦吗!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功为什么促进了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尽管表述还不是很规范, 但能把事件联系起来思考已经很不错了。 “计划经济体制曾经推动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 但为什么长期实行下去会使社会主义经济失去活力?” 这样的问题不正是我们需要学生在学习中领悟的吗?

在这件事之后, 我再重新反思自己的 “传统教学设计”, 尽管我们也说是为学生的学习而设计的, 可事实却只是让自己有一个讲课的依据! 因为我们对课堂可以说是知之甚少, 我们可以想想看: 进入课堂前, 你能确定什么是你已知的, 什么是你未知的吗? 自己的教学内容、 不变的学生可能是已知的, 学生的情绪、 学生的学习态度、 学生此时对知识的渴求程度、 有没有师生互动等等你能预知吗?而我们的教学设计是建立在自己能控制的范围内确定的,既然那么多的未知, 这个设计能有多少意义? 更何况在教学过程中生成的东西太多了, 你根本无法进行设计。

课堂中没有教学设计, 我们该做什么呢? 我想教师应该做这些事吧: 第一, 总得有个预设, 不能使课堂没有目标; 第二, 知道要学习什么内容, 而且是学到什么程度,

是识记、 是理解还是应用; 第三, 我们得知道这些知识的来龙和去脉, 不需要拓展太大, 但必须要理解得深入。 第四, 有调节课堂进程的能力, 我们不应该控制学生的思维,但要调节课堂的进度, 当有些问题不需要深入时能及时转换话题, 当有些问题需要深入探究时, 鼓动学生继续探究。或许这样, 我们的学生不仅得到 “是什么” 的知识, 还会得到 “为什么” 的知识。 果真如此, 我们还怕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好吗?

                                       摘自:《教育导刊》201404


关闭窗口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