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谈辩证数学观指导下的数学教学
从九个维度谈英语有效课堂教学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
点亮语文教学的“魔灯”
提升中学政治课教学有效性探索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互动探究课堂” 教学模式有效实施的策略
构建有灵魂的综合实践课堂
节奏——英语课堂教学的灵魂
充分利用导学案打造高效物理课堂
高中英语课堂如何凸显师生互动过程
追问语文教学
向自己的课堂学什么
根植校本文化孕育高效课堂
“自主互助式”英语学习法
“活”用案例 有效导行
少教多学:理念与策略
站在学生身后的教师——美国课堂给我们的启示
处理好五个环节,让教学走向平实
节奏——英语课堂教学的灵魂
 
 
 

漫谈人的心理状态与课堂教学环境
2015-09-23  作者(来源):任绍昌

人的心理状态,是指人在一定时间(也可能是一定时期)内心理活动的综合表现它既有各种心理过程的某些成分.也有个性心理特征的某些色彩,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

人的心理状态,受着环境、人的个性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环境,是指人周围的一切事物,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阿·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写了这样的一句话:“灵敏的环境造就灵敏的人。”仅仅看这一句话.虽然是绝对些,但是就环境对人的作用而言,确实是有一定道理的。我国很早就重视环境对人的影响。我国古代有一位大教育家颜之推说:“与善人居,如人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被广泛流传的“孟母三迁”的古代故事,也有力地说明在我国古代,人就懂得了环境对人的不容忽视的影响。

当然,人也可以改变环境,创设环境。就学校教育来说,学校环境对千学生的心理状态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如何创设良好的学校环境,来培养教育学生已愈来愈引起许多教育者的重视和研究。

我们说的教育环境也好、学校环境也罢,虽然说法不同,实质上皆指育人环境。我认为,学校的育人环境的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一项内容应该是课堂教学的环境。’因为,学生在校的时间约有六务之五是在课堂学习中度过的;学校对学生进行的德、智、体、美的教育与训练,主要是通过课堂完成的。目前,我国的学校把课堂教学看作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所以,我们对学校环境的研究,不能忽略了课堂环境对于学生心理的影响的探讨。

课堂教学的质量是由教师与学生双方决定的。那么,教师是处于什么样的心理状态中去教的,学生是处于什么样的心理状态中来学的.就是创设什么样的课堂教学环境的主要依据。本文着重写的是教师心理状态良好的前提下,如何创设课堂环境,因此,教师这个“前提”就不涉及了。

课堂教学环境的功能在于调整学生的学习的心理状态,使其达到学习时有很好的感受性,有清晰的记忆、活跃的思维、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因此,研究课堂环境的创设就必须观察、了解、研究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找到影响学生处于良好心理状态的环境因素,才能创设利于学生学习的良好环境。学校课堂环境有许多影响学生心理状态的因素:

每逢节假日临近,学生注意力分散、迁移,学习兴趣减弱;每当学生受到老师的批评,心绪不宁、郁闷不乐.学习的感受性相对欠佳;同学间矛盾尖锐,大脑兴奋点转移,求知欲望也可能欠强。除此,教室环境的布置、教室的卫生状况、课间的活动等也会对学生心理状态产生一定刺激。

课堂上,教师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会感染学生;教师的教学组织、驾驭课堂的能力,将激起学生改变心理状态的浪花。

学生的心理状态,也往往受到课程安排的影响,一位体育教师曾向我夸赞他在进修时遇到的一位教授。有一次,学员们刚刚上了室外训练课,一个个精疲力尽,神情厌倦,无心再上下一节的室内课,只是出于无奈才走进教室。这位教授很理解学生,上课了不急于讲课而是打开了录放机,请这些神情厌倦的学员听一支抒情优美、令人赏心悦目的乐曲.由于学员们的生理状况得到调整,也引起心理状态的转变,他们很快地忘掉了疲惫厌倦,不知不觉之中聚集了精神听教授讲课子。教授不是很艺术很巧妙地调整了学员的心理状态嘛!

此外,我认为强调一下学生的个性特征、这虽然木属干影响心理状态的外部环境因素,但是它对学生的心理状态有相当的影响,是环境创设的依据之一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丘很注意他的学生们的个性差异,曾这样分析评定他的四个学生:“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吟。”意思是说,高柴愚笨,曾参迟钝,子张偏激,子路鲁莽。因此,他对每个学生的要求和教育方法皆有所不同。我们可以说,当教师能够确切了解一个班的大部分学生的个性特征,掌握他们的个性差异之后,环境的创设就易于收效。

以上,我只是写了一些影响学生课堂心理状态的环境因素。我想,因素是很多很多的。重视学生心理状态的研究,重视运用课堂教学环境调整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是改进教育方法和教学方法的需要,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

我们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法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但是,当我们设计教法时,往往在自己如何讲清教材上转圈圈,而在考虑怎么让学生主动学好上却使力不足。我想,如果我们在课下、课上都注意运用环境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的话,学生学习的欲望与兴趣,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也许高些,课堂效果也许好些

                     摘自:《北京教育》 199406


关闭窗口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