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更多的关注投向他
薛丽凤
他,是我们八年级(6)班的一份子,他是班中比较特殊的孩子。上课会毫无顾忌地睡觉,行为懒散;回答问题有气无力,有时还会发出怪声音,破坏课堂纪律;经常不做作业,偶尔做了,也是“轻描淡写”、“龙飞凤舞”,学习成绩令人担忧。他是班中最突出的“后进生”。
走进孩子的心灵
爱,是教育的前提。如果能够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那是无比幸福的,也是无比高尚的。接班之前,我就对小A有了初步的了解,因为在办公室里,他的名字经
当然,比起其他学生,小A犯错误的时候要多一些,我也很难做到不对他发怒。在批评教育的问题上,师生应是平等的:作为老师当然可以批评学生,学生也可以批评老师;老师如果批评失误,应该尊重学生申辩或解释的权力;如果冤枉了学生,也应该公开主动认错。有一次中午吃饭,当我踏进教室的时候,在小A旁边洒了一地的米饭,他还若无其事地边吃饭边聊天,我一怒之下声色俱厉地把他痛斥了一顿,当时他面无表情地承受着我的批评。之后,肇事者主动向我认错,这件事和小A一点关系都没有。我顿时惭愧极了,立即回到教室当着全班同学向小A道歉,并决定替他当一天的值日生,以表达我的歉意。这事让小A很感动,我对他说:“错误面前,应该人人平等!”
当我们走进学生的心灵,他们也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的教育之舟便已驶入了成功的港湾。
把主动权交给孩子
对于小A而言,他的内心深处有着美好梦想的萌芽,然而,这些“萌芽”往往被各种缺点的“杂草”掩盖着。我一直寻找着机会,让小A能发现自己的可贵之处,勇于用“高尚的‘我’”战胜“卑下的‘我’”。苏霍母林斯基告诉我们:“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经过课间观察,发现小A很喜欢结交班中品学兼优的同学,而且这些同学没有因为他是后进生而不理睬,相反他们也很乐意帮助这位班级的“困难户”,因此我从这个入口下手又和他深谈了一番。谈到他崇拜的优生是怎样学习的;谈到同学们都想帮助他,希望他快快进步;但我知道光靠苦口婆心的劝导不会长期有效,比起老师单枪匹马的操心,集体的力量更有利于小A的转化。我就让一位全面发展、乐意助人的优秀学生小B和小A结起了对子。事实证明,这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小B成了他心中的榜样,也是他学习上的小老师。一段时间后,除了英语小A还是落后了些,其他的学科都有进步,他在行为规范上也收敛了。在家长会上,两个孩子结对子的事情以及效果我也如实告诉了两位家长,出乎我的意料,小B家长也非常支持这种做法,之后,两位家长还交流了一些育子经验。
把教育的主动权交给孩子,让他在自我教育的同时接受集体的帮助,既允许其反复,又鼓励其进步。
不以分数论成败
“不要让上课、评分成为人的精神生活的唯一的、吞没一切的活动领域。如果一个人只是在分数上表现自己,那么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等于没有表现自己,而我们的教育者,在人的这种片面表现的情况下,就根本算不得是教育者——我们只看到一片花瓣,而没有看到整个花朵。”因此,我们应该把行为品德、学习成绩差的同学视为一个个具有自己独特精神世界的个体。我一直对我的学生说,老师从来不会以分数或名次作为依据来评判一个学生,我看重的是你们学习的过程。虽然小A是在努力着,但由于在行为习惯、知识基础、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小A很难在短时间内与班级同步。撇开小A的学习成绩,他也是一个很棒的孩子,他乐观、大方,从来不会为一点小事斤斤计较,不管轮到什么劳动任务,他都能认真完成,甚至完成得比其他同学都出色。刚开学时,小A每次课间总在走廊来回走动无所事事或者就是在教室里惹其他同学,但现在他会在课间抓紧时间做作业,因为每次他能把各门功课的一部分回家作业做好,我就在家校联系本上表扬他,然后让他带回家给家长看。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虽然小A不能每天都做到,但他在进步。赏识和宽容孩子,体现在能够从孩子的不足中看到优点,鼓励孩子克服不足,充分认识并发挥自己的优势。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因此,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尽可能多地捕捉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给他们一些宽容和理解,让孩子从中获取无穷的力量,从而走向成功的彼岸。
2009.11.13.
点评:
“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就是要千方百计的保护孩子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再没有比自尊心更重要的了。而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就要教师善于通过激励来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态,建立对自己潜能开发的自信心,这样外力就会变为内力,学生就能永远前进,取得意想不到的可喜成绩。
我想,孩子们需要我们的鼓励,那是教师对每一个个体的重视,把温暖的目光献给我们这些可爱的孩子,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还要吝惜些什么呢?
王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