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三步走”帮助学生走出考试失利阴影
赋能自我,勇往直前一引导学生用 REBT化解消极顾虑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班主任工作路径研究
班级“共享角”
浅析德育管理中如何善待问题生
强化自主意识 提升班级管理效能
浅析主题班会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的点滴思考
如何提高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核心素养理念下班级管理的新思考
浅谈中学班主任管理艺术
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宽容策略
浅谈班主任工作的技巧和艺术
批评巧无痕,润物细无声
理智 情感 纪律
家校合作问题及对策
在班级管理中发挥家长的力量
制定班级管理制度, 构建和谐班集体
基于学生成长的班主任工作研究
畅谈中学班主任如何管理班级
 
 
 

养成“三感”,缓解班主任工作压力
2025-04-16  作者(来源):范芝芝

    相较于普通任课教师,班主任面对的事务更繁杂,投入的时间更长,付出的精力更多,同时还承受着学校和家长对学生成绩的期待和安全问题的关注,以及社会舆情风险等多重压力。从班主任的视角去思考如何缓解工作压力,以提升工作效率和职业幸福感,这是一个颇有意义的话题身为一名多年扎根一线的班主任,在经历了无数工作压力的考验后,我深深地悟得,在工作中努力养成全局感、松弛感和获得感,有利于缓解压力让自己的工作事半功倍,并怀抱一份工作热忱。

    一、准备盘点,提升全局感

    全局感是指对工作有整体的规划和全面的掌控,是把多个目标进行分类梳理并寻求适宜的统筹措施。它不是单纯的个体服从整体的大局观,而是对自身工作的全方位观照和系统化建构。

    班主任处于事务繁多、长期忙碌的工作状态,很容易焦躁不安、疲于应付、迷失方向。拥有全局感,事前对工作作通盘思考,抓住核心,明确工作的节点和重点,将有效减轻班主任工作的压力。

    1.顶层设计,明确方向

    用多方资源,借力增效。面对一些教育难题,一方面可借力各科教师一起集思广益,出谋献策;另一方面也可发动家长或家委会的力量,适时举行家访或家长沙龙等活动,把自己的思考、做法、困惑等跟家长开诚布公地交流。在倾诉和交流中,既可以排解自己的不良情绪,也可以获得他人的理解和支持。当然,最直接的力量还是来自学生,要充分地相信学生、依靠学生。放手发动和培养学生,在健全班级制度的前提下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让“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人管”,指导学生做好自主管理的总结反馈。这样班主任既无须事必躬亲,可适当减轻自身的压力,也能让学生开展自我教育,并使班级管理个性化。

    当班主任保持松弛感,在临事之前搞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明确事情的处理路径,就能做到不慌不忙、从容应对。

    三、结果评价,看重获得感

    获得感是在事后回顾时,对自己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感觉到是有所收获的。不同于效能感所指的对完成一件事的信心与能力的觉知,所强调的成功经验带来的价值感,获得感是对自我努力过程的肯定,强调以成长型思维看待结果。

人的压力之根源,在于自我期望值。降低自我期望值,提升效能感,当然能有效缓解压力,但是自我效能感并不易得。获得感以“是否充实和有收获”来评价工作结果,则会让人感到更多满足,以怀着美好希冀继续迎接新的任务。

    1.淡化结果,注重历练

    一些荣誉、考核和评价,比如三项流动红旗的评比、班级成绩的排名、学校活动的名次等,都会给班主任带来压力。但是,这些结果可能会受到诸如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师资分配的不均性、班级层次的差异性等因素的影响。当我们投入了足够的努力,结果却依然不能如愿,此时就需要树立“不问结果,只管耕耘”的态度,以平和而超然的心态淡化结果,更多关注过程中的历练和体验。每一份历练都是财富,每一次体验都是收获。很多时候,即使失败、落差、挫折、打击,也能启迪心智。不过度关注结果的成败输赢,面是专注于努力的过程,我们会发现无论结果如何,全力以赴的每一件事都有它的独特价值。

    2、复盘研究,看见成长

    在忙碌的工作中,碰到难以化解的疑难杂症,或是面对顽固不化的学生,需要班主任运用思考力,抱着“问题即课题”的心态,一方面不断地回顾、复盘,及时记录点滴心得或值得思考的问题,困感、案例,以之作为研究素材;另一方面深入实践、探索,经由反复尝试和多方论证检验,理出应对同类现象的路径,找寻破解难题的对策。这样终将看到师生彼此的成长和变化。一旦用研究的心态来对待班级中不断出现的问题以及不太如意的结果,通过持续的复盘反思和研究摸索,班主任的工作能力不经意间就会大大提升,工作获得感自然也就增强了。这样就能把工作中出现各种问题视作正常态,甚至还会“没事找事”、主动寻求问题。

    3.循序渐进,重塑信念

    教育是个渐进的过程,学生的转变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遵循学生成长变化的规律。因此,教育不可急功近利,何况教育效果本身即具有迟效性。提升获得感,注重对自我在工作中的付出和努力的认可,将打破固化的定势思维,促进成长型思维的发展。面对无法立竿见影的教育效果,换之以成长型思维,将会相信学生的变化是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相信班主任的能力也具有可发展性,师生都是可以通过持续的努力学习不断进步的。班主任一旦重塑信念,保持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的精神状态,勇于接受工作中的不确定性变化和挑战,善于从失败中汲取经验,就能增强自信和动力,积极应对各种压力。

    唯有热爱,可迎万难。怀抱着对班主任工作的热爱与满足,不断培育获得感,将让我们在压力面前举重若轻、砥砺前行。

(范芝芝 浙江省宁波外国语学校(浙江省八一学校)315012)

                   摘自:《班主任》2024年第12期



关闭窗口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