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浅谈中学班主任管理艺术
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宽容策略
浅谈班主任工作的技巧和艺术
批评巧无痕,润物细无声
理智 情感 纪律
家校合作问题及对策
在班级管理中发挥家长的力量
制定班级管理制度, 构建和谐班集体
基于学生成长的班主任工作研究
畅谈中学班主任如何管理班级
班主任怎样匡正家长教 育思想 的误 区
班主任应善于“屈尊”
班主任班 级 工 作 在 学 风 建 设 视 角 下 的 分 析
班 级 管 理 要 调 动 任 课 教 师 的 积 极 作 用
班级管理要从心开始
班级治理:以“平等”和“对话”重构班级管理
诚挚的爱与成功的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
班主任管理艺术探析
班级管理须处理好四个关系
 
 
 

核心素养理念下班级管理的新思考
2024-02-20  作者(来源):范夕高

  当前,以学生核心素养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已成为国内外教育领域的共识。核心素养理念下,学生价值观、思维、品格、身体健康、能力、公民与社会素养等方面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中外教育关注的焦点。核心素养培养理念下,学校班级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国内外学生核心素养体系概述

  教育目标是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制定的基础。当前,国际组织和世界主要国家(地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界定都离不开个人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两个视角。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 1997年12月启动的“素养的界定与遴选”(DeSeCo)项目认为,促进成功生活和健全社会的核心素养包含三大类:互动地使用工具、自主行动和在社会异质团体中互动。 [1] 2006年12月,欧盟通过了关于核心素养的建议案,提出核心素养包括母语交流能力、外语交流能力、数学素养与科学技术基本素养、数字素养、学会学习、社会与公民素养、主动意识与创业精神、文化意识与文化表达共计八项内容。 [2] 2013年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走向终身学习——每位儿童应该学什么》报告中提出,在基础教育阶段,尤其要重视身体健康、社会情绪、文化艺术、文字沟通、学习方法与认知、数字与数学、科学与技术等七个维度的核心素养。 [3]

    在美国,“21世纪技能合作计划组织”为“21世纪技能计划”制定了一份学生学习的半圆形图表,图表的中心是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核心课程(英语、阅读或语言艺术,世界语言,艺术,数学,经济,科学,地理,历史,政府与公民)以及21世纪必须予以关注的四大主题(全球关注,金融、经济、商业和企业常识,公民常识,健康常识),以此作为学生知识的基座,进而发展生计技能,学习和创新技能以及信息、媒体和技术技能。 [4] 新加坡的“21世纪技能”框架包括3个层次。首先,居于核心的是价值观。价值观是知识和能力的基础,决定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塑造一个人的信仰、态度和行为。其次,是社交和情感技能。它帮助学生识别和调控情绪,学会关心他人,做出负责任的决定,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从而有效处理各种情境下的问题。最后,是全球化技能。包括公民素养,全球化意识,跨文化交际能力,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沟通、合作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5] 日本“21世纪型能力”的核心素养结构是同心圆型:内核是基础能力,中层为思维能力,最外层是实践能力。“21世纪型能力”用三个圆表示三种能力的关系,基础能力支撑着思维能力,而实践能力则引导着思维能力。同时,这三个圆是重叠的,这意味着基础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存的,无论何种课程,都要共同体现这三方面能力。 [6]

    在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综上,国内外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的建构,更加重视学生关键品格和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以学生自主发展、个性发展为主体的核心素养体系逐渐代替了以学科知识结构为核心的传统课程标准体系。

    二、我国班级管理的新挑战

    班级是学校管理的主要单位,学生核心素养主要通过班级中师生的互动得以落实。重视学生个人发展的核心素养培养体系,在学生自主发展、学生个性发展、课堂教学管理、班级管理评价等方面对班级管理提出了新挑战。

    (一)管理模式:从班级管理到班级治理

    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下,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主体,包办了班级管理大小事务;学生作为管理的客体,凡事听从班主任的安排,缺乏自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导致学生的自主发展得不到保障。核心素养教育重视学生的自主发展,倡导突显学生的班级管理主体地位,由此,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面临着新的挑战。因应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班级管理的观念要实现从班级管理观到班级治理观的转变。要从传统班级管理观中班主任作为单一管理主体,把班级“管住”“管死”的认识,转变成为班主任、科任教师、学生共同作为班级管理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班级管理活动,实行民主、协作、互动式管理,充分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把班级“管活”。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实践中,要摆脱对班级事务的事必躬亲,从班级琐碎事务中解放出来,花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班级发展的思考策划中。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自我管理、自我锻炼的舞台,鼓励学生参加班级管理,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走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主发展的道路。

   (二)管理策略:从重视共性到关注个性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教育重视发展学生个性,认为教育应该从人的本性出发,尊重学生的差异性、独立性和自主性,使不同的学生得到适合的教育,不同的个体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多方面的和谐发展。因应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班级管理活动除了考虑学生共同发展需求外,还要根据学生实际进行个性化设计:①班级奋斗目标制定。除了设置班集体共同的奋斗目标外,还要针对学生个体实际设置适合不同学生个性发展的奋斗目标。②班级文化设置。班级文化要体现规范与个性的并存,除了设置面向集体的基本栏目,如班牌、班训、班规、班级公约等之外,还要突出反映学生个性发展的栏目内容,如学生特长展示区、心愿展示区、读书心得展示区等。③主题班会课。班主任除了根据大多数学生的思想状况设计内容之外,还要根据学生个体思想状况,细化内容设计,使所有学生都得到应有的教育。④班级实践活动。班级实践活动设计要考虑和体现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关注到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⑤社团活动项目设置。社团活动项目要根据学生个体特长设置,满足学生特长发展需求。要在学生发展的不同时段,给予学生不同选择机会,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⑥班级管理岗位设置。班级管理岗位设置要体现适才适用原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发展的机会。

    (三)教学管理:从教师中心到学生中心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课堂教学既是学校管理的主要任务,也是班级多种管理力量实现共同目标的主要场所。教学活动由教师、学生和课程三要素构成,教师、学生两个主体以课程为中介进行教与学的互动。而反过来,课程又以其内容结构和编排方式影响着两个主体的互动方式和互动效果。核心素养要在学生身上得到落实,转化为学生自身的基本素质和能力,除了要落实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这三级课程内容的编排上,更要落实在课堂上学生对课业内容的学习领会上。核心素养体系的培养要求,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课堂教学方法、授课内容和学科教学要求等都发生了变化,课堂教学管理面临着新挑战:①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作为平等主体合作互动,教师由授课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由听课者转变成为学习主体。②课堂教学方法的变化。核心素养培养对教学方法提出了新要求,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要力图做到教学设计与课程内容相匹配,为学生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个人演说、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实践探究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常用方法。③课程内容整合挑战。核心素养基本要求通过课程内容编排融合在各学科的教学体系中,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学科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品行、能力、情感、价值观、公民意识、身心健康等重要素养。怎样整合各个学科课程内容的教学,使核心素养各要素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既能得到有效落实,又能在各学科教学中避免低效重复?这需要班主任承担起统筹协调各学科教师的教学工作,发挥好育人合力,这是课堂教学管理面临的一个新挑战。

    (四)班级评价:从一元主导到多元融合

    核心素养教育体系下,要积极探索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个性发展的班级评价方式,激励学生乐观向上、自主自立、努力成才。核心素养培养体系中的各个组成素养,可以作为评价班级管理绩效的关键指标,为构建科学合理的班级管理评价体系奠定了基础。大体而言,班级管理的评价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①评价指标多元化。核心素养体系不仅仅要考查学生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知识素养,还要考查学生的品行、能力、情感、价值观、公民意识、身心健康等重要素养,班级管理评价指标趋向多元化。②评价方法技术多元化。核心素养培养体系下,学生评价的重点由分学科知识评价转向基于核心素养的多元评价,其中学生品行、能力、情感、价值观、公民意识、身心健康等素养的评价要求对评价方法和技术的多元化提出了新挑战。③评价权重确定。核心素养体系中各组成部分在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中要求达到的程度都有着基本的规定,在评价的时候要准确把握各部分基本要求,确定相应的权重。

参考文献:

[1]张娜.DeSeCo项目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及启示[J].教育科学研究,2013(10):39-45.

[2]任友群,随晓筱,刘新阳.欧盟数字素养框架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2014(5):4-11.

[3]褚宏启,张咏梅,田一.我国学生的核心素养及其培育[J].中小学管理,2015(9):4-7.

[4]周满生,陆瑜.聚焦21世纪人才基本技能的培养——美国政策的转换与实践[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4):110-117.

[5]刘菁菁.新加坡发布学生21世纪技能和目标框架[J].世界教育信息,2014(8):72.

[6]辛涛,姜宇.全球视域下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的建构[J].人民教育,2015(9):54-58.

                                 摘自:《中小学德育》2016年09期



关闭窗口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