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站在学生立场说话
“兵法”浅谈班主任
引领小团体健康交往
协同作战,取得合力
民主管理那些事
让班干部从“执行”走向“创造”
有一种爱叫信任
成为有实践智慧的班主任
先识后赏,让赏识更有力量
敞开心扉交朋友——新生人际关系辅导方案设计
间接表扬有奇效
用敏感的心,走反思的路
做一名坚守教育信仰的班主任
班级需要“文”更需要“化”
心理学帮我改变自己
班主任与心理学
班级德育要树立”过程”意识,强化“过程”管理
浅谈班级文化建设
点面结合,引领渗透,做好班级文化建设
学生让我快乐-班主任工作案例
 
 
 

班主任如何种好“自留地”
2016-05-23  作者(来源):陈如华

在现实教学中,班主任常是同时教学两个班的,担任班主任的班,可以称为“自留地”,而仅担任科任老 师的 另一个 班,即 是“责任田”。在大家的惯有认识中,都认为在班主任效应下,不管是成绩还是纪律,“自留地”情况肯定优于“责任田”。但现实情况果真如此吗?

现象一:众星拱月——门前冷落

我曾担任过2班班主任以及1班科任,按常理而言,班主任工作中,管理时间、力度、工作重心都在“自留地”2 班,从早读跟班开始,上课、课中巡堂、下课谈话、午读、晚修、晚读,可谓是“抬头不见低头见”,朝夕相处。对2班是了如指掌,学生的姓名、家长职业、住址、各科成绩等诸多情况,我都倾注了较多心血,细耕、细打磨。近水楼台先得月,按说2班的成绩都应该优于另一个仅是“责任田”的 1 班才对。

但实际上,不管是交作业情况,还是其他的配合情况,1 班的完成情况,明显优于2班,出现了有悖常理的“墙内不开花墙外怒放”的倒置现象。比如,晚修看班,在 1班向我请教问题的学生排着长队,如众星拱月式地围着我,一回到自己当班主任的班,请教问题的反而稀稀落落,门前冷落鞍马稀;又如布置作业,要求在固定时间内完成,1 班的科代表已经赶在上课前将作文簿整齐地收好放在办公室,上交情况也附上了名单。而自己担任班主任的“自留地”,出人意料地没有收齐,一问2班科代表,才知道学生根本没有交齐。不得不借助班主任的威严,重申作业的重要性,软硬兼施,才交齐了作业。

现象二:黑脸包公——知心朋友

学校每学期一次的“教学反馈调查”,要求学生如实反馈教师的教学工作、课堂管理能力情况。不出意外的话,论艰辛论用心,也应该得到“自留地”学生的理解及肯定才对,结果拿过反馈表一看,差点没气晕了:抱有很大期望的2 班学生毫无人情,直言不讳地批评,如:上课容易牵涉班级管理、常占用早读时间、早餐时间来开班会,课堂上容易被那些差生转移注意力,对学生条条框框多,管理太严格,情绪易激动。

可被冠以“黑脸包公”的我,在“责任田”那里可是很受欢迎,1班学生对仅当科老师的自己评价很好,认为“教学认真,课堂组织能力好,方法指导到位;更重要的是,对待学生热情诚恳,有问必答,还是学生在生活中的知心朋友”。这截然不同的冷热两重天,似乎不

是在评价同一个老师。

与我有同样体会、困惑的班主任不少,说明这种倒置现况还是比较普遍。有个别班主任开始灰心丧气,认为自己的苦心经营没有得到学生的理解,情绪沮丧,直言自己“养了白眼狼”,好心没有好报,进而对班级管理工作有了怨言,师生关系出现隔阂,更谈不上班主任管理能力的提升了。

针对以上情况,我根据自己的经验,试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建议如下:

一、“仆人眼中无英雄”,保持审美距离的心理诉求

纷繁的现实社会生活中,其实并无绝对的“伟人”。拿破仑就说过“仆人眼里无伟人”,后来有人在前面加了一句:“大山近处不显高”,认真想来这话还颇有几分道理,充满了辩证法。旁人看来的“英雄”,在仆人眼里,也是要吃喝拉撒的,没什么奇特之处。同样,在“自留地”,刚开始接管班级时,学生对班主任存在好奇期待心理,对老师的三把斧子可能还是很感兴趣的,班级管理效果初显。但再优秀的班主任,如果天天和学生在一起,学生一旦对“伟人”熟悉了,接触多了,认识全面了,这“高”、“伟”的形象就会轰然倒塌。

另外,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事务繁多,班主任难免精力有限,很难做到事事讲究技巧,招招高明,有时方法可能粗糙一些,这些都被“自留地”的学生尽收眼底,不自觉中对班主任存在误会。

而在另一个仅当科老师的班级,由于仅是课上与学生有接触,相对而言,师生之间还是保留着应有的礼貌距离,老师有较充沛的精力来针对教学情况加以实践,留足了学生的好奇空间,仍保留着审美的距离。

因 此,为 了 保 证“距 离 也 是美”,班主任在“自留地”管理班务时,不应该任何事情都包干,可以交给学生处理的,就给学生自行处理。这样能尊重学生的自主权,老师也能留足精力,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而且,最关键一点是,不当管家型的班主任,减少事事对学生的干预,留足双方的审美空间及距离,保证有审美期待。

二、“在其位而谋其职”,班级管理要体现学生民主心理诉求

因为是“自留地”,除了班主任的本职工作,学校又对班主任工作设置了较多要求,学科教学、班务常规管理、德育工作、政教工作、生活起居等,班主任纵是三头六臂,也难以应付。加之是“自留地”,多少与自己的“名声”有关,总不能自砸牌子。所以,班主任在“自留地”中对学生的要求较多,这就是师生容易产生摩擦的原因。

就以在“自留地”上课容易被“差生”牵涉注意力的问题为例:正在打瞌睡的某某学生,今天早操迟到刚被训过话  前几天他还不交作业,这还得了!站在讲台的班主任怒火中烧,觉得自己的管理秩序被挑战,当然会脑门一热,直接撂下课本,开始对着全班学生大批特批这一小撮落后分子,“旧账新账一起算”,趁机开展班级纪律教育。不知不觉中,把这一堂课上成了“班会课”。可是没有留意到那些被无辜占用上课时间的孩子,他们是没有必要一起挨批的。这么一来,被批评的学生虽说理亏,但觉得班主任当众批评自己,颜面受损,自然也不会领受班主任的严厉之爱。而无辜被牵涉的大部分学生,觉得班主任本末倒置,占用了大家的课堂时间来教育个别同学,也无法理解班主任的良苦用心。

同样是上课,在“责任田”那块,由于自己仅是科老师,对学生的情况不是特别了解,即使课堂上出现学生打瞌睡、讲小话的现象,出老师的管理职责,肯定会做适当阻止,但极少会借题发挥,大谈特谈,这样一来工作有主次,没有与学生需求产生摩擦,当然会受学生欢迎。

班风教育的确是要抓住典型、细微的事情,小开口深挖掘,但并不代表任何时候德育教育都可以凌驾在“人文教育”“知识学习”之上。试想一下,早读、课间被占用来讲纪律,底下学生饥肠辘辘、眼巴巴地盼望着班主任赶紧结束训话,第一节课的科老师拿着课本在教室走廊徘徊几次了,对讲台上口若悬河的你欲言又止  这时,善于自省的班主任,要敏锐地意识到不妥之处,应把握好“小题大做”的分寸以及时机,不仅是上课期间,若要进行班风教育,也不适合占用早读、下课,甚至下一节课的时间。

同时,也要在一个合适的时机,诚恳地与学生平等交流,希望他们能够谅解,班主任在其位而谋其政,之所以对他们高要求,并不是无理野蛮,而是希望精益求精。

三、饥饿销售原理,吊高“自留地”学生的学习心理期待诉求

让小米手机脱颖而出的,是一种奇特的销售方法:饥饿销售。小米手机严格控制了市场的投放量,吊高了顾客的胃口,由官网在规定时间统一开闸销售,不是常说的“买手机”,而是要“抢手机”,这么一来,顾客当然是蜂拥而上。

这种心理现象,就足以解释为何班主任在“自留地”看晚修遇冷,而在“责任田”大受欢迎了。我校一周上六天的晚修,班主任在“自留地”看班的次数是三晚,而在“责任田”仅是一晚,有些班主任除了利用早读、课间等“边角料”时间抓紧对学生补充本学科知识外,连因下雨而没法上的体育课或科老师出差学习的某些课都包揽过来,这么一来,已经把学生填得直打嗝,哪怕学生没问到的,班主任都先行处理了。而“责任地”那一块,学生上课才见一次科老师,处于知识的高度饥饿期,当然是对老师热情欢迎,争先恐后地抓紧时间提问。

所以,这种提问在“自留地”和“责任田”冷热不均的倒置情况,错不在学生,而在班主任,要注意分配好对这两块田地的注意力、时间投 入。对看班时 间少的“责任田”,要多关注多些主动;而明显“营养过剩”的“自留地”要适当放高姿态,适当采用饥饿销售原理。

四、“此山非山”,班级存在管理假象,满足学生“错位管理”心理诉求

为什么大部分学生对班主任存在敬畏心理,而敢在科老师前放松?他们不敢在班主任面前暴露的优点、缺点,却敢在任课教师面前“表现”出来?课下一个孩子无论多么调皮,课上一旦面对班主任,他们立刻就会变得温顺。所以此山非山,班主任在课堂上所看到的,往往并不是孩子们真实的一面,以至于很多班主任会被孩子们所制造的假象迷惑。学生对班主任也存在顾虑,认为班主任知道自己曾有如不交作业、迟到等不良记录,可能会存在偏见或固有看法,所以在班主任面前畏首畏尾,不敢流露真性情。科任教师由于 身 份“特殊”,学生在他的面前,简直就是一张白纸,学生没有什么负面心理压力,自然愿意亲近了。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班主任在“自留地”中受冷,而在“责任田”中却受追捧。

这就要求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上不能单纯地“看山是山”,而是特殊问题特殊处理,不妨放松心情,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尝试一下“错位管理”,在“责任田”那一块,从“旁观”的角度给原班主任做好参谋,而自己的“自留地”中,要充分借助其他科任。

 

            摘自:《班主任之友(中学版)201310

 


关闭窗口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