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作业讲评课教学中,教师更多地“关注教”,而较少地“关注学”,更加缺乏在新课程背景下对核心素养的关注。根据笔者多年对作业讲评课的实践与探索,提出了“以学为主”的初中数学作业讲评课教学六环节的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 以学为主 初中数学 作业讲评课 实践与思考
作业讲评是作业设计、作业批改的后续环节,是教学评价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具有总结学习成果、纠正错误认识、改善认知结构、提高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等方面的作用。2021年“双减”政策颁布,要减轻义务教育学生作业负担,作业讲评课的质效亟待提升。
基于此,笔者进行了“以学为主”的初中数学讲评课教学六环节的实践,以期能更大程度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终身学习能力,降低学习压力,实现减负增效。
一、“以学为主”教学六环节的实践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学生的独立思考与互动交流都是不可或缺的,因此,笔者尝试实践了数学作业讲评课“以学为主”教学六环节的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主体自悟学
主体自悟学是指学生在教师批改作业后,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评估,审视自己正确方面,明确自己问题之处,根据已有知识基础进行思考、判断、修改的过程。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会对自己的知识掌握程度有一个自我反省、深刻自悟的过程,这是对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一个检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积极思考,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举手提问。此时,教师应走下讲台来到学生身边,及时解决学生提出来的问题。
例如,在批完分式单元作业后,笔者发现,有不少学生将1+x=2、x-22,也作为了分式方程。对此,笔者没有急于讲评,而是让学生主体自悟。很快,大部分学生就能寻找到错误原因,根本无需教师讲评。这种由学生通过自我翻看书本,深入理解概念,从而发现问题并订正的方法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环节:小组合作学
合作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不仅适用于新课教学,在作业讲评课中依然适用。所谓小组合作学,是指学生以4至6人为一个小组,对作业中的优秀解题过程予以交流记录,对存在的错误或疑点进行探讨,讲述了自己的思维过程,在争论交流中解决自己原有的问题疑惑,从而达到总结优秀、正确订正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参与到各个小组的交流讨论中,聆听他们在订正过程中的心路历程,了解他们的纠错情况。学生主动提出学习困惑,积极讨论解决小组成员的困难。
例如,在分式单元作业的小组合作学习环节中,学生对上述错题主体自悟,在成功解决问题后,在组内述说自己的错误原因,提醒同伴以后不要犯类似的错误。通过这样的小组合作,一方面能满足学生自主纠错后表现的欲望,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另一方面也能有效解决在主体自悟环节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升订正的正确率。
第三环节:全班互动学
经历了自悟学、小组合作学,学生彼此已初步达成了一些共识。已经寻找出正确答案的学生急于得到他人的肯定,总结出优秀做法的学生也想展示自己的成果,还有些学生存在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这时全班之间的交流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可以自由走动到想要交流的学生周围进行交流或寻求帮助,这种更大程度上的互动,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
第四环节:师生提炼学
在前三个环节中,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整个教室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感觉,这时教师仅仅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不断穿梭在教室的每个角落,观察学生的订正情况,聆听学生的交流情况,解答不同学生的学习困惑。而到了这个环节,教师才站上讲台,开始全班交流环节。
提炼重点知识。这样能让学生明确本课的知识脉络、知识重点,以方便学生将新知纳入原有知识体系。例如,在上述单元作业的提炼环节,应让学生明确本单元的重点知识,如分式方程的概念、分式方程的解法等,让学生注意解方程过程中的易错点。
展示优秀作业。实践证明,表扬的功能大大高于批评的效果。教师通过不断的表扬,能让学生明确正确的方向,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有些题目可以一题多解,教师可展示优秀做法:有些题目很容易犯错,教师可挑选字迹工整、解题过程完整正确的学生作业进行展示,对表现特别好的地方用红笔圈出予以表扬,以加深印象。
解决学生困惑。在部分作业中可能会存在较难题目,或是学生不能彻底理解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笔者设计了这一环节。例如,在分式单元作业中有这样一道题目:“已知关于x的方程1+无解,求a的值。”学生通过前面的几个环节,能够找出正确的解题过程,但是对于为什么这样解题,仍有点说不清楚。于是,教师组织全班学生交流,通过适当的指点,成功得出其中的原理,加深了学生的理解。
第五环节:小组互测学
在经历了前四个环节后,学生对于作业的订正已基本没有问题,如何将新得知识学深学透,还需要学生将所获得的知识进一步咀嚼消化,组织整理,巩固练习,才能牢固掌握。因此,笔者让学生在小组内根据本单元重点,结合小组成员作业中所犯错误,进行新练习的编制、练习和互评。这样的小组互助学习,针对性强,反馈及时,由于是学生互考,容易激发学习热情。
例如,在六年级数学“长方体中棱与棱的位置关系的认识”一课的作业讲评中,学生对于三种位置关系的练习始终不太熟练,特别是对“异面”这种位置关系。因此,在小组互测学环节,教师先让每个小组成员自编相应练习,然后由组内成员进行解答。在这个环节,组内成员能自主判断答案的正确与否。对于错误解答,学生能主动指出问题所在,并教给其他同伴寻找的方法。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对于三种位置关系的认识逐渐加深。
第六环节:群体反思学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螺旋上升、不断反复、不断反思的过程,因此让学生及时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反思显得尤为重要。在一节课结束之际,让学生畅谈一节课的收获,既能让学生把讲评的内容纳入已学过的知识体系中,又能让学生对所学思想方法有进一步的掌握。
二、“以学为主”教学六环节的思考
1.充分信任学生能学
教师只有真正地信任自己的学生,才会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学习,也只有充分信任自己的学生,才会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发展放在第一位。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信任,无形中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与自主探究的欲望。让学生认识到自身与他人的差距,认识到自身学习实际与学习能力的差距,在教师充分信任的目光和鼓励下,学生想通过自主学习解决困难的愿望会更强烈。
2.充分体现合作优势
“合作学习”模式能达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的目的。资优生在其中占主导,可以帮助其他学生;其他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学习到资优生的解题思路与方法;资优生同样也可以在别的学生身上发现自己的问题,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对自己所学的一次检验。在此过程中,组内成员都有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也有倾听别人想法的机会。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自己与别人合作、交流、探讨的能力,达到生生合作共赢的目的。
3.准确把握症结所在
这样的讲评过程,教师看似轻松,实则不然。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在不断地进行个别辅导,因此,对于每个学生的错误原因,教师在讲评前应分析透彻,这对教师的专业水平、工作态度要求甚高。只有明确了每个学生的问题,把握症结所在,才能在辅导时得心应手。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22 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史宁中,曹一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摘自:《现代教学》2023/17第54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