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成为一名教师已经有几个月的时间了,其间经历了许多也改变了许多。
通过短短几个月的工作,我深刻地感受到,要做好一名称职的人民教师,仅仅依靠每天课堂教学的40分钟是远远不够的。我不仅要努力在课堂教学中完成教学进度与学生能力的培养,更需要关注学生精神方面的发展,要在40分钟内做到这些,即使完成了,也是勉勉强强的,并且在不熟悉学生的心理特征与了解所代班级学生心里面所思所想的条件下,所有开展起来的教学活动总会觉得不能够得心应手,所以,这就要求我在40分钟外去走近学生,去走进学生的心灵。以下简单的谈谈自己在这方面是如何做的。
案例一:最初实习时期是在初二的一个班级,平时所做的工作无非就是批改作业等等,也许是刚刚走出校园的关系,自己身上还代着些许学生气,现在细想起来这也许是自己能和这些稍大的孩子走的比较近的原因之一,当然年龄上的较小差距所带来的问题也是值得我反思的,在和这些孩子相处的2个月中,我基本没什么事情就会进入班级看看,早上很早进入班级开窗通风(当然也有监督学生交作业的情况原因),几乎每节课的下课都能在教室中出现。当时,有一位小唐同学和我组成了帮困小组,小唐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明显的心理年龄和实际年龄的巨大脱节,他的每一个行为都显的与同龄人的格格不入,显的相当的幼稚,平时上课的注意力也相当的难以集中,所以,为了提高他的课堂听课效率,我每一节课都坐在他的边上,只要他上课时候的注意力稍有不集中,我就立刻提醒他,让他迅速回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他上课时候要我提醒的次数有了下降,但是注意力容易涣散的坏习惯仍然没有得到彻底的根治,于是在下课的时候我把更多的关注给了他,原来他每到下课就和班级中另一位相当调皮的学生打闹在一起,你追我赶的,完全像换了一个人似的,这也能够解释为什么他上课时候没有精神的原因了,这是一类相当典型的学生。于是我一方面在上课的时候继续不断提醒他,使他注意力集中在教学活动中,同时,也刻意的在下课时候也在他身边,关注着他的一举一动,使他没有机会在下课时候用去太多的精力,但是他的课堂表现仍旧需要我不断的加以提醒,作业的质量虽然有所提高,但那都是在被“逼”的情况下完成的,可以说,他学习的动力更多的是外力,而不是发自内心的本身动力,可以预见,一旦失去这股外力,他的学习习惯仍旧会回到过去不好的状态,毕竟,老师不可能总在他边上陪着他。果然,在我离开这个班级之后,虽然他在期中考试中成绩有了较大提高,但是在之后的学习情况听说又回到了之前。我在得知这一点之后,可以说,是有相当大的挫败感的,自己也进行了反思,我虽然走近了学生,却没有走进学生的心灵,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只停留在了改善学生表面的不良习惯上,并没有深究其原因,就好比人生病了,就吃了一剂猛药,病症虽被压住,但是病原依旧,治表不治本。
案例二:在结束2个月的初二助教之后,我正式接手了一个小初一班级的数学教学任务,当然,在上第一堂课之前,我从各个方面对这个班级进行了大致的了解,通过这些了解我大概的掌握了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其中也不乏有上述问题的学生,通过几周的学习,我发觉他们并没有原本想象的那么不尽如人意,只不过对于自身的要求太低以及部分学生自信心不够,对于这两类学生我都采取了赞赏教育的手段来提高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小张是一位初见觉得有些害羞与内向的男生,数学成绩属于中下水平,是老师口中的重点关注对象,但是,通过一周多的作业与上课表现来看,我发觉他其实完全不是这么一个孩子,不要看他上课不太发言,他下课的话是很多的,并且人也比较开朗,喜欢做各种手工劳动,一讲起模型两眼会发光的那种喜欢,同时,通过单独的谈话了解,他平时的学习还是相对较为认真的,他自己也搞不懂为什么成绩总是那么差,我给他找了找原因,发现他的作业中错的较多的都是计算题,一些有难度的题目他反而能做出一两部,于是我认定他一定是肯动脑子的聪明小孩,于是在上课的时候经常让他来回答一些有难度的题目,他多数情况下都能给出正确的答案,每次他回答出难的题目我都会对他进行表扬,并且多次指出他有时候思路以及解题过程都很好,就是在计算会失分这一特点,慢慢使他在培养自信心的同时又认识到自身的缺点,终于,在2个月后的期末考试中,他的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看着他考出优异的成绩,我第一次感受到原来学生的成就是对老师最大的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