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初中语文“同文异构”教学研究
时间:
指导思想:
在“关注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不再是仅仅从教师自身的认识水平出发,而首先是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服务。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起点来确定适宜的教学起点,并据此编制有助于学生学习潜能开发的学习目标,进而实施有利于学生能力养成的教学方案。
活动目标:
1、就同一文本根据预初、初一两个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教学目标设计和教学。
2、从预初和初一年级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点、能力点角度研讨、落实各自的教学定位。
3、通过研训分主题的学习、探究,让教师对各年级教学目标的落实有所思考,进而提高自身的教学研究能力。
4、通过与金山、黄埔兄弟学校的教研组活动交流,加强校际研训资料共享与经验互动,推动校本研训工作有序开展。
预期效果:
1、教师对预初和初一年级的教学定位能有更清晰的认识;
2、对曾经进行过的“同文异构”研讨活动有所回顾、梳理和思考和深化。
主要内容:
第一阶段:
选择课题同为《青城山下的男孩》的两节教学研讨课(预初、初一各一节),就两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进行研讨。
问题讨论:
1、你对这两节课的教学目标预设如何评价?
2、针对不同的学生,这篇课文还可以从哪些角度预设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的预设需要考虑哪些方面的因素?
具体过程:
1、执教教师对教学目标及教学过程预设的说明,对教学实践的反思;
2、与会教师围绕问题自由讨论、交流;
后续作业:
从你所任教的年级出发对《诺曼底号遇难记》作教学设计,并对教学目标的预设作具体说明。
第二阶段:
选定一篇课文(《诺曼底号遇难记》)针对预初、初一学生进行教学目标的设置。
问题讨论:
你认为根据这两个年级学生的知识能力可以设置怎样的教学目标?为什么?
具体过程:
1、组织教研组全体教师交流第一阶段的作业。谈谈自己对《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目标设置的想法。
2、围绕主题讨论预初、初一的教学目标。
3、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
第三阶段:
确定目标,完善教学环节,进行课堂实践。
具体过程:
1、 选择预初、初一各一位老师进行课堂实践活动。
2、 上课老师进行说课,教研组老师全体参与磨课活动。
3、 与金山、黄埔相关学校语文教师和区教研员进行“同文异构”研讨活动。
教研组相关教师进行活动小结与反思;全体教研组教师撰写相关研训主题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