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课堂教学方面的几点创新做法
我心中的有效课堂
论有效性学习与教学环境的设计
改革课堂教学 提高素质教学
对“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结合型教学与能力型课程
互动:课堂创新教学的基础
主体性教学与素质教育
我们应营造什么样的课堂
 
 
 

“学”与“问”——浅谈如何培养学生提问意识
2009-10-20  作者(来源):泗阳双语实验学校 谢妙妙

    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什么叫学问?就是要学会怎样问,学会思考问题。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往往是‘学答’,学答案固然是很重要,但学习怎样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应在学习答案的前面。这些当前学校教育中存在的弊端,也给我们教师指出了教书育人的方法。

    其实,正确的教学方法应当是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发掘教材中发散性思维的内容,强化学生思维训练,不断发展他们的创新性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古人“学与问”的故事告诉我们,如果对学生“学怎样问”的问题不重视或缺指导和训练,就会导致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甚至成为应付考试的呆板机器。

    一、尊重孩子,使学生有“疑”敢“问”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情感具有一种内驱力,积极的情感能调动学生的激情,小学生更为强烈。融洽师生关系,创设愉快、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才能使学生敢于提问,主动参与。因此,课堂上教师必须创设一种互相尊重、理解、宽容、和谐的学习气氛,把微笑带进课堂,用真诚亲切的微笑,和蔼可亲的教态,饱满的精神,良好的情绪,不断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即使学生提出一些很简单的问题,甚至是一些幼稚可笑的问题,教师都要给予鼓励,尤其对学困生,只要他们能提问题,就要给予表扬。

     二、激发兴趣,使学生想“疑”乐“问”   

     著名教育家顾明远说:“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好学生。”学生不仅要“学答”,更应要“学问”。但由于小学生对提问的意义认识不足,或缺乏适当的问题情境,或没有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不愿开动脑筋主动提问,只想当“观众”或“听众”。对此,教师平时要深入学生,具体了解他们学习上的认知特点和思维方式,摸清他们的思路脉博,因势利导把握好问题空间,使对问题的探索正好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使学生处于“愤悱”状态,心欲通而不达,口欲言而不能,从而激起学生乐问的兴趣。我把班上的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优差生搭配,以好带差,由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问题提得好就可以得到精美的卡片。充分调动了他们质疑的积极性,我运用成功机制,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每周评出最佳质疑能手,并给予表扬。为了能在小组中当个最佳质疑能手和最佳小老师,正确地解答别人的问题,他们就得读熟、读透课文。为了能提出疑问,他们必须用发现的眼光来读书,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期待着解决问题,这样就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探索转变,感受到思考、质疑带来的无穷乐趣。

     三、施展空间,让学生有“疑”必“究”

     有时学生问题很多来不及讲,我准备一块小黑板,让学生把问题写在小黑板上,使每个学生有一席发言之“地”,并鼓励他们将小黑板放到大黑板上找答案。这样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在此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
四、授其方法,使学生有“疑”善“问”

      (1)对预习提示进行质疑 。我让学生自学前明确要求,并在阅读时用铅笔在有疑难的地方提出问题,也可以写在预习本上。如《红领巾真好》一课的预习提示是这样写的:“这篇课文中的‘红领巾’指的是谁?红领巾好在哪?”学生读了这课预习提示后,孩子们很快从课文中找到了答案,但紧接着又提出了:“为什么不直接把‘红领巾’换成‘少先队员’呢?”“木牌上的话没有创意,可不可以……”

    (2)对重点词句进行质疑 。在初读课文阶段要求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句,而在精读课文时则要求学生对重点词句进行质疑,尤其是那些与中心紧密相关的词句。

     (3)对标题进行质疑 。俗话说“题好文一半”。经常推敲标题,有利于提高把握文章中心和结构的能力。如学习《清澈的湖水》,好山好水还有精彩的山石,为什么作者非要写湖水,这是孩子们的疑问,但仔细阅读后孩子们发现,湖水前后的变化正是这篇课文的中心所在,从而轻松的把握了文章的中心,通过这种变化让孩子产生保护环境的意念。

   (4) 对矛盾处质疑 。语文教材中常有看似矛盾实是精彩之笔的描写,在阅读过程中找出这些矛盾之处,并加以质疑,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中,学生提出问题:“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起来。”这个“担心”是不放心的意思,作者真的是对邱少云不放心吗?我启发学生很好地动一番脑筋来解决这个矛盾。学生的思考从谬误一步步走向正确,从浅薄一步步走向深刻。可见,对矛盾处进行质疑是解决问题的不谒动力。
    此外,还可对文章的标点、表达方法等进行质疑,让学生在质疑过程中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可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更有的放矢,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越是敢于质疑的学生,其主体作用越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提问题是素质教育的一个主要方面,善不善于提出和思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检验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才能的重要尺度,作为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学问”,教学生怎样问,在“怎样思考分析问题”上下功夫。应该鼓励学生多方位独立思考,大胆提问,大胆质疑。哪怕学生的问题稀奇古怪,不着边际,也不要一味地指责和批评。应循循善诱,逐步教会他们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方法,逐渐培养和提高他们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实践证明:只要启发得当,学生是能够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提出问题的,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比教师主观设计大大小小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它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等待老师传授知识,消除学生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使学生成为主动探索者,把学习的潜力充分发掘出来。

    学问,学问。学者必先学会问!

                                                 本文转自: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关闭窗口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