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时的工作实践中,人们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做同一种工作,处理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花费的时间、精力不同,效果也迥然不同,有的人用时少,但效果好,有的人尽管也很卖力,但效果却不能让人满意。究其原因,这固然与一个人的工作能力密切相关,但仔细思考一下,这与每个人的优势智能密切相关。
如何在一个人工作之前,也就是他的求学时代,特别是中小学时代,就能充分发现他的优势智能,利用学校教育的优势,进一步进行开发,充分扬长,让他在轻松的学习中,在某一方面就能轻易地超过别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就能工作得比较出色,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可能才是教育的最理想状态。
但现实与理想间的距离似乎太遥远了。
一部动画片,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狮子办了一所学校,要求森林中的动物们什么都要学,比如,老虎学吃素,鸭子跑
这个故事与目前我们的教育现状是不是有不少相似的地方?
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们千差万别,学习能力各不相同,有的学生爱学习,成绩优秀;有的学习一般,各门学科不够均衡,有的语文成绩好一点,数学成绩差一些,有的数理化成绩好一些,文科差一点;有的同学不喜欢文化课的学习,动手能力强,有的喜欢唱歌,有的喜欢打球……但是,由于社会竞争的激烈,人们的成才观发生了扭曲,每一位家长不能正视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都想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出人头地,去做白领,甚至是金领,不想去做一个普通的劳动者,所以不惜一切代价,给孩子补习文化课。
教育的主管部门也非常看重每一所学校的学生成绩,这种压力逐层转嫁到教师身上,每一位教师都想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把平均分,升学率看得很重,不惜违背教育规律,牺牲自己和学生的休息时间,加班加点,为学生补习学得差的功课。结果事与愿违,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即使是学习成绩不错的学生,不少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什么才是真正的“全面发展”?怎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这不能不让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深思。
可能不少的教育工作者会很无奈地说,学生总要考学呀,文化成绩不好,或某门学科成绩不好,就不能考到自己理想的高一级学校深造,他将来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这似乎也有道理。但如果过分的话,可能就不是培养人才了,而是扼杀人才。试想一下,一个人连童年的快乐都没有,那么成年会有快乐吗?
如果说只是以学习成绩论英雄的话,像姚明、刘翔、丁俊晖,这些超一流的运动员,在当年上学的时候,都不能算是好学生,但是今天,有谁能说,他们比当年那些文化成绩优秀的学生逊色呢?他们是超水平地发展了自己的优势智能的典型代表。
长时间以来,在教育上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木桶原理”,只能说明管理之道,不能说明教育之道,成长之道。
因此,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认真处理好考试成绩与人才培养的关系,不能好心办了坏事。应当正确、全面地认识每一位学生,掌握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
我们学校一贯倡导的赞赏教育的理念和多元智能理论是非常合拍的,多鼓励,多表扬学生,应当成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在课堂上注意发现和培养学生的优势智能,扬长补短,把“扬长”放在第一位,然后才是“补短”。唤醒学生学习的热情,做一个有心人,激发他们潜在的,目前还处于相对弱势的智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