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消毒处理的基本要求
出现腹泻、呕吐症状病人,要对其进行隔离,尽快采取消毒措施。由于诺如病毒对常用的消毒剂抵抗力较强,应选用高效消毒剂或有效的物理消毒方法才能达到消毒的目的。
要特别注意病人排泄物、呕吐物及其容器、餐饮具、食物、污水及厕所的彻底消毒。还要对病人经常接触的环境物体表面和疫点室内地面、墙壁、家具表面、衣服、家用物品、纸张、书报与垃圾等进行消毒。
能否正确消毒对于阻断诺如病毒持续传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消毒工作中要加强消毒质量的控制。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发生聚集性疑似诺如病毒感染后应在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有针对性的开展消毒工作。消毒时应正确选择消毒剂,合理使用消毒方法,加强对消毒液浓度测定,对被污染的物品和场所逐件、逐区域消毒,做到不遗漏,保证消毒效果。
二、预防性消毒
(一)在诺如病毒感染非流行季节,无明确病例发生的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应以清洁为主。应加强通风,注意饮水、饮食卫生,保持好环境卫生,清洁消毒工作按已有法规即可,不需专门针对诺如病毒感染开展消毒工作。
(二)在诺如病毒感染流行季节,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除加强通风、保持好饮水、饮食卫生和环境卫生外,可对门把手、水龙头等人员经常接触的部位定期进行消毒。
(三)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应配备洗手设施或者手消毒剂,相关人员应及时洗手,必要时使用免洗型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三、疫源地消毒
病人尽量使用专用厕所或者专用便器,排泄物、呕吐物可用干漂白粉(加入量为排泄物的1/3)搅拌均匀,放置1~2小时后倒入厕所内。病人的衣服、床单、食具等可先煮沸消毒15~20分钟后再清洗。居室、地面、家具、器皿可用有效氯为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拖拭或擦拭消毒。病人和家属的手,饭前便后可用0.5% 碘伏溶液(含有效碘5 000 mg/L)涂擦,作用1 分钟~3 分钟。进行环境清洁和消毒时应做好个人卫生防护,戴口罩、隔离衣和手套,脱去手套应及时清洁和消毒手,清洁用品(地拖、抹布、桶等)使用后也需清洗和消毒。加强室内的通风换气。
四、重点消毒
在流行区消毒时,要针对流行环节采取严格的消毒措施。
(一)要加强对食品餐饮具的消毒,学校、托幼机构要按食品卫生法的要求加强消毒工作。发生病例的学校、托幼机构应严禁聚餐,并注意餐饮具的消毒。
(二)经水传播可能是造成流行的重要途径,必须加强对饮用水的消毒和管理。应尽快查明污染来源,开展病原学监测,直到连续2次阴性为止。必要时,可用漂白粉对水体进行消毒。
1.若井水可能受到污染,则须消毒。消毒可投加漂白粉、二氯异氰尿酸钠、次氯酸钙等消毒剂进行消毒。(1)直接投加:根据估算的井水量,按照有效氯2-4mg/L计算,确定投放药物量,投放药物后井水的余氯量应保持在0.3-0.5mg/L。每天的首次投放时间应在清晨居民未取水之前,药物投放半小时后可使用。若取水量大,每天应多次加药,保持井水余氯量。(2)持续投加:在竹筒、小瓶、塑料袋等容器上面或旁边钻4-6个孔,孔的直径为0.2
2.发生疫情时,要确保自来水的生产安全,混合、凝集、沉淀、过滤、消毒各环节按规定操作确保管网末梢水的余氯量为0.3-0.5mg/L。
(三)粪便和生活污水的管理不善常导致水体污染、食物污染和环境的污染,须加强消毒管理工作,确保无害化。要加强对发生病例学校、托幼机构内所有厕所的管理,对重点部位进行有效的消毒。防止未经消毒的粪便经阴沟和管道排入水体,确保未经消毒的粪便不污染水体和周围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