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恋上做“班主任”
“创和谐校园,建温馨教室”主题论坛
 
 
 

教育会诊体会
2008-11-22  作者(来源):董珏

教育会诊体会

——董珏

我校班主任工作室成立一年多来,组织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活动。通过参与其中,我受益匪浅。作为一名年轻的班主任,我也成熟了很多,班主任工作室见证了我的成长。

班主任工作室的会诊制度令我印象深刻。它是参照看病会诊的方式,对某一青年学员在班级管理中所面临的难题,组织该班的任课教师,班主任工作室中的“专家”、学员进行会诊,共同研讨解决问题的良方,随后,进行一段时间的跟踪随访,必要时可以多次复诊,开方,直到问题解决。“会诊”对象的选择可以是指定的,也可以自己提出申请。

去年11月,一位青年学员在带班过程中碰到了一些问题,于是工作室的十四位学员会同学校领导、政教处、教科研室及校内顾问、相关的任课教师及年级组长等二十多位老师进行了一次“会诊”活动。活动分三个环节:一、青年学员叙述自己班级管理中的棘手问题;二、大家围绕这些问题展开研讨,献计献策;三、开出治病的“处方”。校内顾问凭借着他们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青年学员的不足。他们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作为教师的责任心,特别是作为班主任,一定要“眼中有事、手中做事、口中说事、心中想事”,要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情感,才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任课教师及年级组长也认同这个观点,他们也达成了共识:一定会配合青年班主任做好工作,大家一起努力,协助班主任营造学习的氛围,对个别学生重点关注并针对其心理进行个性化的教育。在研讨的过程中,老师间的思想碰撞、点滴心得共享,让我认识到了班级管理工作要抓在细微处,落在实效中,令我受益匪浅。教育会诊不能仅仅停留于观察和讨论的层面,而要在讨论中反思,在情境中体悟,在与他人的交流与合作中获得启蒙和新生。

作为班主任,肩负的责任重大,我愿意付出所有的爱心和耐心。但在班级管理中,由于缺乏经验,在处理班级的一些问题和转化一些问题学生上显得力不从心,不得要领。会诊制度给了我启发,教授了我方法。我们班级的任课教师都曾有着丰富的班主任经历,我要和他们多沟通,针对班级问题,共同商讨解决的办法。我们常常会一起坐下来,对学生个体进行会诊,提出对策;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目标,具体干预措施,与任课教师协调进行有的放矢地课外辅导。定期与家长沟通,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请家长配合学校的各项工作。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做好思想工作,加强班风、学风、考风建设。协调任课教师作业量和各任课教师的作业总量,使学生均衡发展。

本学期开学前两周,由于班级规章比较完善,班级常规工作运转正常,班干部能发挥作用。班级总体氛围良好,任课老师反映也不错。第三周,由于一些学生在某些课上不自觉,眼保健操没有做到位,我班的眼保健操被扣了很多分。我及时与任课教师沟通,找出不自觉的学生,进行教育,同时也与任课教师达成共识,统一严格要求,使得班级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两年来,我在班主任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教无止境、学无止境,我将不断地探索教育管理的方法,虚心向经验丰富的班主任、教师学习,继续以班主任工作室为学习与锻炼自我的载体,把自己的管理水平推向更高的层次。


关闭窗口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