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做“班主任”
我刚上班时,打心底抗拒做“班主任”。可是怕什么来什么,工作不到半年,我就因种种原因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每天围着班级,学生团团转,但还是诸事不顺。班级犹如一滩烂泥,学生个个难搞,每天纰漏层出不穷,那段时间我一人禹禹独步,孤军奋斗,真不知如何是好,内容郁闷无比,脾气也越来越差,忍受不了,只好回家向爸妈哭诉!但发泄完后,一切还得回到现实,仍得硬着头皮回到学校,继续痛苦地与这些讨厌的孩子展开大厮杀。
好在这一年,学校成立了班主任工作室,专门负责指导和培养年轻班主任。从新手入门的常规工作到比较高层次的管理理念,我们学习了一系列的理论知识,和我一样的许多新手接受了系统而且实用的培训和指导,在这里不仅有经验丰富的老班主任现身说法,更有同龄的教师将自己遇到的问题提出来进行集体的讨论和研究 。这样的探讨氛围帮助我们解决了很多具体实际的难题。更重要的是我感觉有了强大的后援,在精神上感觉不再孤独无助。仿佛一下子有了很足的底气。
我在工作室老师的指导下,用心去做每一件事。转眼一年过去了,从班主任工作室的一次次活动中所学的知识在班级中一一得到了实践和锻炼,特别是班级文化建设方面我的体会更深刻,我们每个成员都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不断的完善着班级的制度文化,这对班级管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仅仅有硬性的制度来制约学生的行为是不够的,到最后可能 会引发学生的反感甚至故意违反的叛逆行为,不能令他们心甘情愿地遵守和执行。所以工作室又给我们提出了要营造班级精神文化的高要求。对此我也有过很多自己的思考,我极尽所能地运用自身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有利条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希望他们能具有一点书卷气。于是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开展了很多活动,比如从课前的成语故事演讲到伟大女性、伟大男性以及现在的中国文化小知识的课前演讲,都成了学生每天课前最期待的常规节目,我也会在学生学习过于紧张之际将自己旅游的所见所闻制作成PPT与学生共享,每次播放照片已经成为了我们班学生最喜欢的节目,特别是最近的“古墓之旅”,在班级里刮起了一股热爱中国古代文化的风潮,好多学生私下里开始研究庄子、墨子,还互相竞争,看谁知道得更多。此外,探听我最近在看什么书也成了我们班学生们的特殊癖好之一,要是谁能借到我的书,更成了他们“炫耀”的资本。这么长时间下来,也许我做的有关班级文化建设方面的事情比较散,也不成理论,但我却努力用我自己的方式引导我的学生们形成比较健康的兴趣、培养较为高雅的情趣。这种内在的熏陶让他们渐渐有了自己的价值观和是非观,自然而然也就知道了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制度文化也因此得到更好的、更自觉的实施。
在对班级倾注了许许多多心血之后,我发现自己已经深深爱上了这个班级,爱上了我的学生们,看着他们从原来的稚嫩、不谙世事、不懂规矩,到现在的聪明懂事,让我有强烈的归属感和成就感。他们就像是我的一件倾力打造的作品,让我爱不释手。是的,我想我真的已经恋上了做“班主任”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