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在赞赏氛围中提升师生生命内涵——长桥中学2006~2008年发展规划
 
 
 

学校新三年规划的实施办法
2007-10-10  作者(来源):校长室

以学校合并、新校舍改建、骨干初中的定位为契机,密切同徐汇中学的联系与协作,学习徐汇中学优良的办学传统、先进的办学经验,充分利用其名校的品牌效应和资源优势,在学校管理、学校文化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德育、教学、科研和信息技术等各方面加强整合,不断优化,寻求突破,形成特色。

以学校申报成上海市民族精神教育试点校、区素质教育实验校、实事二期课学校为新的增长点,进一步更新观念,拓宽视野,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强化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推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加强对基础型、拓展型和研究型三类课程的建设和管理,力争形成几门校本课程。加大教科研的力度,以科研促教改,以科研增效益,以科研求发展。

一、德育工作目标:构建多层次的学校道德教育目标和开放式的学校道德教育体系。通过实践和体验活动,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切实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

    措施:

(一)、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

1、成立班主任工作研究室。充分利用骨干班主任的教育资源,充分挖掘年轻班主任的教育优势,形成一支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较强教育能力和研究能力的中青年骨干班主任队伍。

2、开展班主任沙龙、班主任教育论坛。将班主任工作的心得、经验交流分享;建立班主任个案集;解决和探讨学生中一些敏感问题、心理问题、棘手问题,改变观念形成特色。

3、建立年级组德育备课制度。根据年级德育目标,分阶段开展教育活动,创设情景、体验感受,使教育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4、继续做好班主任带教工作。

(二)、强化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网络的教育功能。

1、举办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心理等方面的指导。把学校各年级学生的培养目标告之家长,让家长共同参与、落实和评价。

2、建立家校联系制度。通过家长会、教育教学开放日、家校互访等形式,密切学校和家庭沟通和理解,切实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和家教质量。

3、充分发挥社会教育的力量,搞好家校合作。以年级组为单位落实家委会代表,发挥家长的教育优势,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

4、充分挖掘社区教育资源。在假期里与社区一起积极组织开展各项符合学生特点的、健康、有意义的活动,做到活动前有计划、活动中有记录、活动后有反馈。

5、与社区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经常保持联系,定期向社区通报学校发展情况,征求意见、共同参与学校重大教育教学活动。

6、结合民族传统节假日,继续做好为社区老人献爱心的特色活动。

(三)、健全德育管理体系,政教处、年级组、班级三级目标,三级管理落实到位。

1、每学期根据学校的计划,制定政教处、年级组、班级德育计划和目标。

2、政教处加强对年级组、班主任工作的考核。

3、大队部要充分发挥中队辅导员、共青团、中队干部的作用。有计划开展各项活动,活动有成效。

4、加强对学生行为规范的常规检查和反馈。

积极配合年级组。加强对行为有偏差、心理有问题学生的教育与辅导,建立学生跟踪档案,主动关心和帮助家庭有困难学生的实际问题。

学生行为规范常抓不懈,争创成为区、市级行为规范示范校

5、积极申报争创成为2005学年、2006学年区行为规范示范校,2007学年市级行为规范示范校。

(四)、制定三年学校行为规范教育计划。

1、从学校管理、分层教育、校园环境、学生自主管理、师德建设、课题研究、目标达成情况等方面加以落实。

2、从养成性、习惯性、规范性、自觉性等不同阶段和不同层面,加强对学生行为规范的要求和训练。

3、认真学习《上海市中学生守则》、《长桥中学学生行为规范守则》。

加强学习和贯彻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发出“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开展“知荣辱、树新风”为主题的道德实践活动。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层面的学生设定不同目标。

明确要求,加强训练。包括进校、出操、二分钟预备铃、上下楼梯、做眼保健操、爱护公物等方面训练。

加强检查,加强评比。

4、确立年级德育目标,编写德育教材,形成学生自主管理体制。

5、确立年级德育目标。根据年级德育目标,设计主题活动,以体验教育为基本方式,以培养民族教育为目标,建立各年级德育特色,逐步完善并加以总结。

6、将心理课程内容与年级德育目标有机结合。设计心理课程内容、活动方案、评价体系、操作程序,落实年级德育目标。

7、将春秋游和课外活动与“红色旅游”结合。把它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课堂,活动有主题、有方案、有记录、有评价,重在感受活动的过程,逐步形成学生自主管理体制,提高民族精神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8、建立和完善对学生心理辅导的机制。

各年级开设心理课程,设立心理课专用教室。

建立心理课程教研机制,开展心理课备课活动。

编写心理课课程教材,将心理课教案制作成多媒体。

加强对教师心理辅导的培训和上岗教师的心理指导。

将心理辅导与学生的培养目标结合起来。倡导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营造公平的生存和竞争环境。

为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开设心理咨询室、悄悄话信箱、热线电话。

(五)、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努力形成“求真,向美、互爱、共存”的学校文化特色。

1、校园物质环境的熏陶:给教育楼冠名、开辟学生创作墙、布置格言警句。

2、校园人文环境的塑造: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建设新型的学校与家长的关系、进行新学期新鼓励。

3、校园文化活动的繁荣:组织宣传部、学生社团、开设特色项目、举办校运会、科技节、艺术节。

4、加强学科德育建设

1)学科渗透。发挥教材建设在学科德育中的作用,积极探索、努力打造精品课。

2)开发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优秀人文传统、民族精神教育和熏陶。

3)成立民族精神教育课题组。由政教处、教学处、科研室共同研究民族精神教育的推进工作。在总结两年来“爱国与成才”教育的经验、操作体系、制度的基础上,开展民族精神教育。

4)向学科渗透,向课程化深入。将塑造爱国与成才信念的教育与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把塑造爱国与成才信念的教育作为校本课程。教师在校本课程的实施中学会反思,用教育日记的形式记录个案的原始资料、教科研的素材或案例,以这样的教科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6)形成富有成效的专题教育活动。开展节庆教育、礼仪教育、仪式教育,完善社会考察活动的育人功能。抓好团队、社团活动。办好学校的特色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教育主题活动。

5、修改、完善学生评价体系,是指与德育的目标、要求相适应。

明确各年级德育的目标和要求。

深化雏鹰争章活动。以少先队大、中队为单位,以定章、争章、和颁章为基本环节,发挥雏鹰争章的激励作用。

加强对活动课方案的设计和研究。要求前期有计划,过程有记录,后期有总结评价。

.  教学工作目标:积极实践和推进新的课程和教材教学改革,完善学校课程框架体系。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优化课堂教学方式。探索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加强基础,注重能力,关注差异,分层导学,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措施:

(一)、为了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加强学习,深入研究,探索教学工作的规律,提高我校的教研和教学质量,加强教研组建设,特制定我校质量监控体系如下:

1、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体系:

由教学管理处、教研组及教师构成三级监控组织,根据管理的职能,在不同层面上实施质量监控。
2
、教学质量监控的方法体系:

A、随时监控——通过日常的教学秩序检查,对所有教学活动、各个教学环节等教学常规进行经常性的随机督导,及时了解和掌握教学中的动态问题,与教研组长沟通,随时推广或督促改进。

B、定时监控——期初、期中和期末教学检查,及时推广或改进。

3、教学质量监控的制度体系:

A、听评课制度——行政领导、教研组长及同行相结合的听评课制。

B、学生评教制——每学期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由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

C、教学常规制度(涉及教学计划、备课、上课、辅导、作业、考试等环节)。

4、教学质量的评价:
A
、过程性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结合的办法;

过程性评价依据随时监控的信息由教研组长和教学管理处进行评价,学期结束依据学校考评由教研组长和教学管理处给出终结评价。
    B
、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根据教师的教学任务及教学效果进行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做好学生、任课教师、班主任以及学校的四级分析,建立四级跟踪表或曲线图。

5、发挥三级监控功能,实施分层目标管理:
1)一级监控――教学管理处,
    A
、教学管理处是监控执行的中心,是实施教学及管理的实体,也是实施教  学质量监控最重要的组织,起组织协调、分析反馈作用。
    B
、定期(期初、中、末)检查或随机抽查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等教学工作情况,发现有特色的和不足的及时总结。每次检查要突出重点,要检查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C
、每学期定期(月考、期中和期末考试)或不定期进行学科知识、能力的抽查,并对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将情况及时反馈于任课教师,指导并帮助教师做好质量分析,从而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D
、开展定量性听课,做到有记录,有评析。(各教研组内成员之间互相听课、外出听课学习。)
   E
、每两月或一学期1次教学质量分析研讨会。研究、讨论、分析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F
、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及作业布置、批改情况。
2)二级监控――教研组,
    A
、教研组是中枢及骨干力量,起疏通、组织、调整、反馈作用。
    B
、组织制定本教研组的各种教学进度与计划,并监控执行。
    C
、加强教研组的备课活动,由教研组长负责,每月集体备课2次,对教学中的共性问题进行专项探讨,并做到有书面记录。
    D
、由教研组长牵头,各年级备课组长负责汇总本年级各班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名单,建立个人档案,定期出基本练习题,对本年级学习本学科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质量追踪分析。
    E
、教研组长负责学科的教研活动,做到计划、时间、内容、小结四落实,教研活动的开展与记录及时、有效果。
    F
、有针对性地对教育、教学情况进行监控与检查。教研组长每学期至少检查1次教师的备课、作业情况,要做好记录与评价并及时反馈。
  
3)三级监控――教师自我监控,
     A
、教师是具体执行、操作者,也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控最直接与最关键的组织。
     B
、加强质量意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制定具体计划和措施。
     C
、积极参加区、校组织的各类培训。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D
、上课后要有随笔,及时记录课后反思和想法。

(二)、为了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充分利用好信息资源,加大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力度,特建立我校教学资源库。

1、资源库的内容:

A、同步教学(包括电子教案、相应课件、课堂实录)、

B、试题宝典

C、教学研究(包括教师论文、评课、教研组建设)

D、任课教师、班主任以及学校的教学质量跟踪表或曲线图。

2、建立、充实资源库的方法:

A、建立、充实资源库与教研组的考评挂钩,由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分别负责本学科、本年级的资源库建设。

B、开学初,由各学科、各年级的备课组长统一到资源库管理人员处领取本学期的1中的AB类材料,在此基础上,在本学期使用过程中不断充实、完善。1中的D类材料由新、老各班任课教师、班主任交接后继续完善。

320069~20076  各学科每一节课都有电子教案、相应课件。

20079~20086  在上一年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电子教案、相应课件。

20089~20096  形成较成熟的校本电子教学资料。

  

(三)、聚焦课堂教学,在课改中积极实践,探索适合我校校情的教学策略;探索中小学衔接的操作体系;构建符合学校特点、体现德育渗透、富有学校特色的教学方法。

以“二期”课改为抓手,以教科研为引领,每学期以教研组为单位,以某一课型的研究为突破口,探索适合我校校情的教学策略,在课堂上结合文本教材,有意识地注意渗透德育目标,期末写出切实可行的结题报告或校本教材。三年形成一整套适合我校校情的、针对每一课型的教学策略。

加强学校特色的教学,教研组集体参与、共同打造。

20069~20076    初步形成校本课程

20079~20086    充实完善上述校本课程

20089~20096    形成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3、把我校与三所对口小学的衔接工作常规化。"中小学衔接"工作重点主要放在中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上,找到中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与学生年龄、教材内容、学校环境等因素间的关系,加强中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延续性。

每学期开学初,我校六年级各备课组与小学五年级相应备课组集体备课一次。每学期中小学教师间互相听课一次,课前先说课,从教学理念、对教材处理、教学设计上进行探讨达成共识,然后听课、评课,互相促进。

每学年,我校向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家长开课一次,使五年级的学生、家长能了解中学的教育教学,今后更快地适应中学生活。

三.科研工作目标:营造专家指导、自主研究、互相合作、共同探讨的科研氛围。建立和完善立足校本的学校科研工作的运行机制。形成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科研骨干队伍。以教育科研的过程、成果和经验,有效推动学校的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校整体发展。

措施:

(一)、构建校本教研的制度体系

校本教研要长期健康的开展下去,既要依靠思想认识的发动,也要靠必要的行为规范和学校管理保障。

首先要构建校本教研制度的体系,必须体现以教师为本,在聚焦课堂中努力为教师的研究指明方向,创设空间和搭建平台。校本教研制度体系的构建,是学校文化内涵的重建。它创造的是一种崇尚研究、共同探讨、平等合作、共享经验的氛围,创设的是一种有利于每位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如果学校管理还是以前那一套,那么,教育发展和改革也就无从谈起。 

(二)、校本教研制度体系的主要内容;

1、建立学校领导的教研常规。要明确校长是建立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第一责任人。要整合教学处、教科研室、教研组的力量,使之具备促进和指导校本教研顺利开展的职能,形成教学、教研一体化的格局。  

2、建立教研组常规管理。学校教学处和教科研室是校本教研工作的具体责任部门,教学主任和教科研室主任是主要责任人。 要科学地设置教研组,建立一种促进学校、教师合作、发展的学校文化。既按学科设置学科教研组、备课组,又要交叉设置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教学评价等适应新课程的综合教研组,以及跨校教研协作组,以加强学校、教师、学科之间的沟通或整合。

3、加强教师教学研究。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加强教师教学研究是构建校本教研制度的根本,使以校为本的研究真正为教师教学服务,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服务。主要应包括理论学习、教学反思、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学生辅导、学生评价与考试、教学质量分析等。

1)理论学习。研究认为,教师对学习的态度及效果有四个层次:

a)迫于任务(完成学校规定的读书或其它学习任务);

b)为了生存(各类学历进修、考核);

c)一种生活(读书、思索、探究成为一种习惯);

d)视为享受(我学习因为我快乐)

理论学习制度建设目的就是要构建一种机制营造一种氛围,使教师能从第(a)、(b)种状态中走出,尽快步入第(c)、(d)种状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习作为自己专业发展的必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新的理论,为反思提供理论基础。

2)教学反思。只有善于对自己的行为或观念经常反思质疑的教师才能得到较快发展。所以,我们要经常反思,上课之余要写教后感,反思课堂教学得失;考试结束要写考后记,反思成功与不足等等,用研究者的眼光,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身边发生的教育现象进行审视、反思、(反思的记录就是很好的科研札记)。要引导教师开展既能提高理性认识又能改进实践的反思研究,比如课例研究、叙写教学案例或教学故事、做教学情况调查等。寻找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方法,同时也为下一步确立校本课题做准备。

3)备课、上课等教学常规。校本教研强调教学即研究,我们必须同步建立一种与之相配套的常规教学管理制度,促使教师把日常教学和教学研究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其研究能力。

4、建立学校内部教研的交流常规。为了使同伴互助得到落实,学校要积极为不同层次的教师牵线搭桥,为教师的合作和交流提供平台。这方面的主要应有集体研究、集体备课、教师帮带、听课评课。

1)集体教研。充分发挥学校教研组的组织协调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教研活动,改变教师教学研究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状态,有效开展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研究。  

2)集体备课。,充分发挥学校备课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备课活动,校内跨学科备课、同学科跨学校备课;,再集中时间说课、交流;备课组先集体备课,共同研究,设计课堂教学,再由教师自主上课,形成学习共同体。

3)教师帮带制度。学校要倡导教师个体之间的相互指导,开展老带青结对子等教师之间日常的互相合作和交流活动。要求名教师、骨干教师帮带一般教师;同时青年教师要积极拜师为徒。要完善制度,规定师徒各自的义务,强调双方互动、合作、共进,建立师徒档案,使新教师尽快适应教学,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成长。

4)听课评课。听课、评课是领导实施有效教学指导的重要措施,是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重要途径,是优化教学的重要手段。各学校要按新课程的要求,改革和完善听、评课制度,明确听课的节数、记录的要求、评课的要求等,充分地发挥其管理、研究、诊断及评估教学的功能,促进教师相互学习,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

 

四.队伍建设目标:塑造师德高尚,关爱学生,敬业奉献,自主发展,善于沟通和合作的教师群体形象;通过理论研究、系统培训以及课程和教材的改革实践,培养教师的专业意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加快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既而形成一支“双又型”(即又红又专)的教师队伍。

1、近期目标

争取到2008年,实现四个10%以上:(1)教师队伍中的高级教师达到10%以上;(2)教师队伍中有10%达到研究生水平或研究生课程班结业水平;(3)有10%以上的教师成为局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4)使40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中有10%以上在学校的中层岗位锻炼,并从中选拔优秀者充实学校干部队伍。

2、远期目标

形成一支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良好的人文素养,复合的知识结构,较强的教育能力和研究能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培养出一定比例的区级以上学科带头人和品牌教师,为长桥中学的可持续发展打造优质的教师队伍。

主要措施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敬业是教师的天职,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进一步推动教师政治思想素质和师德修养的提高。

坚持中心组学习、党员学习、全校教职工学习制度,采取“学习、讨论、活动”三步走的方法,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活动、有检查、有总结,从时政(十一五发展规划、科学发展观、两纲等)、法制(教师法、教育法等)、道德(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方面对教师进行教育,以此来规范教师的言行,提高教师依法治教的水平,使教师切实感受 “教育无小事,事事能育人;教师无小节,时时是典范”。

通过师德十佳评选、宣传栏每季一期的弘扬先进等营造正确的舆论导向,凝聚人心,努力在校内营造讲奉献、重合作、乐创新的和谐氛围。

鼓励教职工对学校的发展提问题、讲看法、出设想。在教代会制度的基础上,丰富和完善教职工参政议事的渠道,引导教职工热爱学校,与学校同甘苦,共命运。

加强我校教师自培基地建设,多渠道推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依靠学校自身力量,积极开展校本培训,着力建设校本培训课程,努力发掘校外教育资源,建立和完善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特色校本培训体系。

普及性培训:

一是对全体教师开展暑期和寒假的集中培训,二是不定期的组织科研、多媒体课件制作等讲座和培训,三是教师学期中参加组本培训。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沉下去”等活动,使教师具有三类课程的教学能力,并且在计算机运用和教科研能力等方面有突破。

带教性培训:

合格性带教:对0~2岁的青年教师进行业务带教及班主任带教,重点是班级管理常规、教学基本功的训练,通过以老带新、结对互学使职初期教师快入门、早合格。

成长性带教:学校经过综合考虑,安排教龄10年以下的有潜力的青年教师校内、校外拜师,促使青年教师早日脱颖而出。

发展性培训:

拥有一批高素质的骨干教师,是一所学校提高办学质量的条件之一;通过发挥骨干教师的榜样和示范作用,又能带动全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为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对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

①“引路子”。确定专人对骨干教师或选定的培养对象进行系统的、经常性的指导和帮助,指明努力的方向和途径,选送优秀的骨干教师参加区党训班、青训班,并积极发展优秀青年教师入党。

②“压担子”。骨干教师的成长主要靠实。成立青年教师工作室,对他们适时安排与其教学工作密切相关的教研科研任务,通过项目引领,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督促他们通过教育教学岗位上的刻苦研究和改革探索来提高自己。

③“架梯子”。对骨干教师的成长发展积极给予扶植,努力为他们的逐步提高创造必要的条件,根据他们自身发展的情况,尽可能提供学习观摩和高层次培训进修机会。

④“搭台子”。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践活动的交流、研讨和评比活动,为骨干教师提供展示水平和成果的“舞台”。

以“教师发展为本”,加大对教师队伍建设的设备和资金的投入,建立有利于教师发展的激励机制。

进一步完善“三杯” 、“骨干教师” 和教科研成果评审机制,健全教育教学奖励评价制度。通过评审发挥典型示范效应,实行好“两个结合”: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项目奖励与常规激励相结合。

加大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的力度,完善在一线优秀班主任、优秀骨干教师中选拔培养管理干部的机制。开展民主推荐学校中层后备干部;选拔“双强型”(即政治素质强,发展能力强)的骨干教师到学校的管理岗位,使学校管理队伍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1)   鼓励教师参加硕士班及高一层次水平的学历和学位进修,制订教师参加高学历进修管理条例,在经费上予以支持。

(2)   进一步完善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方案,试行评聘分离。建立“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人员能进能出”的教师任用新机制,形成“上岗靠竞争,聘任靠实绩,考核看实效,奖励看贡献”的良性循环,从根本上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五、分阶段实施要求

  围绕学校总体办学目标,根据上述实施系统,分为三个阶段实施和推进:

2006. 1——2006. 12  调整与规范年

Ø         制定新的发展规划,申报新的项目,开展各项工作的试点。

Ø         确立学校的龙头课题,并以此整合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师资等各项工作。

Ø         完善和制定学校各项管理制度,进一步理顺关系,提高管理效率

Ø         着手学校文化建设,为形成新的学校文化建设奠定基础。

Ø         探索构建新的学校课程体系。在保证基础型课程的基础上,积极开发拓展型和探究型课程,形成校本课程雏形。

Ø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项机制。

Ø         实质性地启动几个与徐汇中学的合作项目。

Ø         成立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工作室,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切实推动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007. 1——2007. 12 质量与管理年

Ø         全面实施“实施系统”、“保障系统”。在实施过程中,边实践边反思,调整规划中的不适当的部分,使学校发展沿着正确的办学方向,顺利达到学校发展的目标。

Ø         全面加强质量管理,全面评价教育质量,总结经验,交流开放,扩大辐射面与影响。

Ø         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项机制。

Ø         各项规章制度的实施落实到位。

Ø         对课题研究的成果进行中期评估。

Ø         对合作项目的中期小结和调整。

 

2008. 1——2008. 12  发展与创新年

Ø         学校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Ø         学校文化初露端倪,初中骨干校特点形成。

Ø         形成几个学校特色,学科特点的校本课程。

Ø         学校总课题结题,对各项科研成果进行推广和运用。

Ø         总结各项工作,形成长效机制,思考新的工作目标和规划。

 

六、机制保障

目标:探索现代学校制度,强化服务意识,加强质量管理,严格依法治校。

加强党组织的先进性建设,实现校长负责制和学校党建工作的“一·二·三”格局,为学校发展提供政治、思想、队伍和作风保证。

党政团结合作,推行民主管理,以先进的办学理念、改革创新的实干精神和高效到位的管理服务,凝聚人心,筑高平台,保障学校的高速和持续发展。

积极依托“徐汇中学”和充分发挥其与优势,传承和创新并举,积极开拓各种途径,整合各路优质资源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后盾和不竭的动力。

措施:

Ø         发挥领导作用,把握办学方向

Ø         坚持依法治校,以德立校,诚信办学

Ø         推行全面、全员、全程性的质量管理体系

Ø         加强“凝聚力工程”建设,强化服务意识,筑高管理平台,提高管理品

Ø         改善二线管理,加强后勤保障 

Ø         坚持精神文明建设,争创文明单位

Ø         坚持校务公开,扩大民主管理

Ø         加强对共青团的领导,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进步

坚持党的统一战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关闭窗口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