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勤奋是“籽”, 成功是“果”
 
 
 

在长桥中学首届“爱生节”启动仪式
2006-12-11  作者(来源):许嘉雯

今年1018日是现代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诞辰115周年。根据校长制定的2006学年度学校工作计划,我们将这一天定为长桥中学“爱生节”。开展“爱生节”是为了在师生中进一步深化学校四年来赞赏教育的实践,形成尊师爱生的和谐的校园环境。

今年我们首届“爱生节”主要活动就在本周三进行,我们团总支将以书法比赛的形式,摘抄陶行知先生的一些教育理论。同时,我们还将在老师和学生中开展一些其他的“学陶”活动,如,征文、网上论坛等。

为使大家对陶行知先生有个初步的了解,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陶行知先生的生平:

18911018,陶行知先生出生于安徽(shè)县的一个清苦农家。由于他一直生活在中国社会的底层,所以从童年时代起,他就对民间的疾苦有深切的感受。他曾经写下了“我是一个中国人,要为中国作出一些贡献来”的座右铭。  

     1914年陶行知以名列第一的优异成绩在南京金陵大学文科毕业后,赴美国留学。他在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主攻教育,期望通过教育来救国救民。 三年后,他学成归国,正值国内发起了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的新文化运动。陶行知满怀热情地在这场运动中奔走呼号,积极提倡新教育,改革旧教育。提出要以科学方法进行教育改革和创新,为实现中国教育的普及化和近代化踏出一条新路。 

      行知以主要精力从事平民教育,他深切感到中国教育改造的根本问题在农村。他说:“中国以农立国,住在乡村的人占全国人口85%。平民教育是到民间去的运动,就是到乡下去的运动。”1926年他与东南大学教授赵叔愚等人一起筹建乡村师范学校,校址选在南京远郊偏僻荒凉的晓庄。这就是后来驰名中外的晓庄师范,由陶行知亲自担任校长。 

在晓庄师范,陶行知脱去西装,穿上草鞋,和师生同劳动、同生活,共同探索中国教育的新路。在晓庄师范,形成了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其要点是把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及生产劳动结合在一起。其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才干和创新能力。

     "一二九"运动的爆发,陶行知以饱满的爱国热情参与发起成立了上海文化界救国会、国难教育社,还与宋庆龄、邹韬奋等著名人士发起成立了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

       抗战开始后,陶行知发现,许多有特殊才能的孩子因为陷于贫困和屈辱的境地得不到培养的机会。在周恩来和许多共产党员的支持下,19397月他创办了育才学校。这所学校设在重庆附近,学生都是择优选拔的有特殊才能的优秀儿童。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条件,聘请大批专家学者担任教师,对学生因材施教。他们不仅教学生学习文化课,而且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专业基础知识教育和革命的思想教育,使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革命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 

       19464月,陶行知来到上海,继续奋不顾身地进行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并为在上海创办社会大学和育才学校的迁址问题多方奔波。不久,当著名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的消息传来,陶行知异常激愤,他到处演讲,发出了“和平最急,民主第一”的呼号。后来听说国民党特务已经把他列为下一个暗杀对象,他无所畏惧,作好了“我等着第三枪”的准备,仍然一次次发出正义的呐喊,始终站在民主运动的最前列。725,陶行知因为劳累过度和受刺激过深,突发脑溢血不幸逝世。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已经成为建立中国特色的教育科学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础之一。他曾在研究学生自治问题中提出:智育注重自学;体育注重自强;德育注重自治。他主张学生要先学会做人,他认为:作一个整个的人,有三种要素:一、要有健康的身体——身体好,我们可以在物质的环境里站个稳固。君,要作一个八十岁的青年,可以担负很重的责任,别作一个十八岁的老翁。二、要有独立的思想——要能虚心,要思想透彻,有判断是非的能力。三、要有独立的职业——要有独立的职业,为的是要生利。生利的人,自然可以得到社会的报酬。

虽然历史背景不同,但陶行知先生的很多教育思想在今天仍然有很深的现实意义。

最后,我将以陶行知先生在《我之学校观》一文中的一段话,结束我今天的讲话:学校是师生共同生活的处所。他们必须共甘苦。甘苦共尝才能得到精神的沟通,感情的融洽。学校里师生应当相依为命,不能生隔阂,更不能分阶级。人格要互相感化,习惯要互相锻炼。

 

 

 

 

 

 

                                                (编辑  黄丽莎)

 

 


关闭窗口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0号